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律師回復
-
月幫助201720人導讀:本文為您提供,并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以及肇事逃逸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進行詳細解讀,歡迎瀏覽。 九問律師網免費法律咨詢為您提供,如果您遇到交通事故方面的問題可以進行免費律師咨詢。根據《刑法》第133條及《解釋》第3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這是法律對行為既有加重情節(逃逸)又造成加重結果(致人死亡)而規定的較高的法定刑。 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滿足上文所論及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 筆者在上文中的論述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在情節上的加重。因此,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這包括三方面(1)必須以交通肇事行為的發生為前提。(2)行為人必須在行為發生后積極實施逃逸。(3)行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觀動機。 2、必須符合《解釋》第5條第1款對“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確解釋。 即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這個規定是明確的,不能將其與其他情形混作一談。比如有這樣的案例,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隱藏或遺棄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這顯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受害人的死亡必須是因為肇事者的逃逸行為造成的。如果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卻是因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醫院搶救途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須是行為人逃逸行為在前,而傷者因行為人逃逸而死亡的結果發生在后,兩者之間存在這個順序關系。如果交通事故發生時傷者當場死亡,則不能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適用《刑法》第133條規定的第二種量刑幅度予以處罰。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分析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定罪問題,是分析“因逃逸致人死亡”所須面對的最實際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與相似罪名的區別;二是關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如何適用。筆者就這兩方面問題展開論述。 1、“因逃逸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對于《解釋》第5條對“因逃逸致人死亡”所作的解釋以及《刑法》第133條規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的規定,在學術界存在爭議,是因其與間接故意殺人罪在構成上存在相似性造成的。所以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因逃逸致人死亡”不應屬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而應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從這個角度看,行為人肇事后逃逸后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由此造成的后果,且又對受害人死亡的后果持放任態度,最終造成傷者因無法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筆者認為,《刑法》第133條規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從發生狀態上看是交通肇事的延續,是對前行為的加重情節。這種加重情節是以行為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此發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為前提,即仍是以交通肇事罪這一先行犯罪的成立為基礎的,是先行行為在結果情節上的加重。此文檔已經幫助75 人 原問題:《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回復于 2022-07-14 11:22:18
相似問題解答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你好,在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需要根據交通事故責任書中確定的賠償責任承擔死亡賠償金,具體死亡賠償金的數額需要雙方當事人協商或者通過具體的費用開銷進行計算,無法明確估算。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和無責任死亡傷殘賠償限額項下負責賠償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專業辦理交通事故糾紛案件,可以點擊頭像聯系我咨詢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可以獲得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詳細咨詢可以點擊頭像,選擇電話咨詢方式聯系。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專業辦理交通事故糾紛案件可以給你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不一定會負刑事責任的。根據《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因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在肇事者負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或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情況下,肇事者才構成交通肇事罪,應相關法律熱點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