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5-08-01 17:14
659人看過
加強
責任
部門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年9月27日)為了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風險管控體系,提高安全生產治理能力,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7年9月27日)
為了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風險管控體系,提高安全生產治理能力,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6〕32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 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為重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大力推進安全發展、改革創新、依法監管、源頭防范、系統治理,不斷提升全省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堅實可靠的安全生產保障。
(二)目標任務。到2020年,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基本成熟,法規制度基本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基本建成,生產安全事故總量進一步下降,較大事故明顯減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實現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質全面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三)落實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和踐行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組織領導。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班子其他成員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領導責任。
各級黨委要在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同步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定期研究決定安全生產重大問題。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發揮人大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促進作用、政協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作用,推動組織、宣傳、政法、機構編制等單位支持保障安全生產工作,動員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支持、監督安全生產工作。
各級政府要全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實施安全生產專項規劃;加強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巡查和投入保障制度,提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能力;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強化重大隱患源頭治理。
(四)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以及管安全生產必須管職業健康的要求,明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職責,并落實到部門工作職責規定中。加強共享單車(汽車)、無人機、戶外運動等新業態安全風險評估,明確監管執法主體,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夯實監管責任,消除監管盲區。
(五)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各類企業必須嚴格履行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法定職責,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同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主要技術負責人負有安全生產技術決策和指揮權。建立全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清單,落實一崗雙責。落實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薪酬高于同職級管理人員的有關規定。相關高危企業依法設立安全總監,直接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負責。中央在鄂企業、省屬國有企業要自覺接受屬地安全生產監管。
(六)強化監督考核。黨委和政府加強對安全生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完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目標考核制度,加大安全生產在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考核中的權重。安全生產督查、巡查、考核結果均抄送紀檢機關和組織等部門,作為黨政干部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相關單位評先評優、立功受獎的依據,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七)嚴肅責任追究。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任期安全生產責任制。依法依規制定發布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建立安全生產“雙約談”制度,對一年內發生兩起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縣(市、區),由市、州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同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對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雙約談”;發生重大以上事故或一個季度內連續發生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市、州,由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省紀委(省監察廳)、省委組織部對市、州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雙約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違紀違規行為線索移交制度,及時將相關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嚴格執行事故直報制度以及領導干部非法干預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責任追溯制度,嚴格落實行業禁入制度,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造成嚴重損害或不良影響的,依法依規追究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的責任。
三、改革完善安全監管監察體制
(八)完善綜合監管體制。建立安全生產委員會牽頭抓總、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分線協調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同級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政府分管副職擔任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第一主任。強化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職能,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明確機構,承擔本級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具體工作,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巡查考核本級政府相關部門和下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
(九)改革重點行業領域監管監察體制。整合力量,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體制,落實相關部門法定監管職責,加強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以及生產、儲存、使用、銷售、運輸、寄遞、廢棄處置等各個環節安全監管。落實專職人員開展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強化安全源頭管理。理順民航、海事、鐵路、電力等行業跨區域監管體制。
(十)完善監管執法體制。將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列為政府工作部門和綜合管理安全生產的行政執法機構,各級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落實相關保障措施,支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加強市、縣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建設,重點充實縣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要明確機構和人員依法承擔安全生產執法和監管職責。
(十一)建立功能區和鄉鎮(街道)監管體系。全省各類開發區、國有農場、港區、風景區等功能區要明確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配備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工作人員,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管和執法職責。安全生產任務重的功能區應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各鄉鎮(街道)要明確安全生產監管機構,承擔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職責。安全生產工作任務重的鄉鎮(街道)在相關內設機構加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牌子,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裝備、有辦公場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功能區和鄉鎮(街道)安全生產監管的輔助性工作力量。在行政村(社區)配備安全生產協管員,配合抓好宣傳教育、隱患報告、違法行為勸導制止等工作。
四、大力推進依法治理
(十二)健全法規標準。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機制,逐步推進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制度體系的銜接。設區的市根據立法法的立法精神,加強安全生產地方性法規建設。加快安全生產地方標準的制定或修訂,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統籌提出立項計劃,有關部門組織起草、審查、實施和監督執行,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立項、編號、批準、發布。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安全生產標準。政府網站定期公告新頒布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提供免費查詢。
(十三)加強監管執法。大力推廣“雙隨機”執法,加大生產經營建設過程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對重大隱患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問責。完善安全生產工會監督制度,各級工會要依法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嚴格落實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執法結果定期上報等制度,提高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十四)依法查處事故。加強生產安全事故信息部門共享,公安、交通運輸、住建、農機、鐵路等部門收到事故信息后,應當在規定的時限內上報事故情況并告知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生產安全事故一般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牽頭組織調查,實行調查組組長負責制。完善司法機關參與事故調查機制,嚴肅查處安全生產違法犯罪行為,對嚴重違法違規典型案件、社會影響惡劣的事故實行提級調查。嚴肅責任事故查處,依法嚴厲追究企業主體責任,準確界定和嚴肅追究部門監管責任和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加強事故暴露問題整改和責任追究跟蹤督辦,對問題整改不落實、責任追究不到位的嚴肅問責。
五、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
(十五)強化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安全風險評估論證,實行規劃審批決策終身負責制。嚴格招商引資項目安全準入,危險化學品等高風險項目審批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制定實施省、市、縣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加強化工園區和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的功能區安全風險評估。嚴格落實工商部門“雙告知”職責,建立健全部門信息共享聯動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十六)落實企業預防措施。各類企業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突出抓好高危工藝、設備、物品、場所、崗位的分級管理,嚴格落實安全操作規程。建立“雙公告一報告”制度,將高風險工藝、設備、物品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在生產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告,向周邊社區或單位公告,向所在縣(市、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標準化。
(十七)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堅持以企業分類分級管理為基礎,以隱患排查標準為依據,以信息網絡為平臺,以企業自查自改自報、部門實時監控為核心,深化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借助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大農村村組、城市社區和小微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實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強化治理效果的核查評估。
(十八)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將安全第一的要求貫穿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全過程,建立城市安全保障責任制。穩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原則上不允許在中心城區規劃興建生產經營性危險化學品輸送管線。強化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建設五方責任,確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強化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隱患治理,嚴密排查隱患,保障消防水源,加強消防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隧道橋梁、軌道交通、燃氣、電力設施及電梯、游樂設施等檢測維護,實行公告牌制度,落實重點設施(部位)日常維護責任。加強城市應急能力建設,建設專兼職消防隊伍、微型消防站,完善避難逃生設施。
(十九)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工程治理。加快全省煤礦整體退出步伐,現有與煤共(伴)生金屬非金屬礦山2020年前全部退出。2020年底前原則上完成人口密集區域和環境敏感區域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的搬遷、轉產或關閉,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一律在化工園區布點建設。深化油氣輸送管道安全整治,確保管道安全。嚴格控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數量,引導現有企業逐步轉產退出。加大礦山采空區、尾礦庫普查和隱患治理力度,限期完成重大隱患治理。加快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2020年底前完成所有國省道、縣鄉道及通客運班車村道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各類新建公路的安全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建設。2020年底前,長途客運車輛、旅游客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和船舶全部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和整車整船安全運行監管技術裝備。
(二十)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各級政府要將職業病防治作為民生工程,納入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系,制定全省職業病防治中長期規劃,實施職業健康促進計劃。完善職業病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相關部門履職情況的監督和考核。根據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落實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職業健康監管職責,保證工作力量。建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體制,加強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和前期預防,監督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定職責。制定實施全省職業病診斷治療、體檢機構建設規劃。落實救助保障措施,擴大職業病患者救助范圍,將職業病失能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及時讓符合條件的職業病病人享受大病保險待遇,并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塵肺病等職業病病人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六、提高安全基礎保障能力
(二十一)建立安全投入長效機制。省、市、縣三級政府要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風險防控、應急救援及能力建設、重大隱患治理、職業病防治等經費保障。建立企業增加安全生產投入的激勵約束機制,落實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健全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企業發展災害防治、預測預警、檢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處置、安全文化等技術、裝備和服務產業。
(二十二)落實監管執法履職保障。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標準統一執法車輛、標志標識和制式服裝。落實凡進必考、入職培訓、持證上崗和定期輪訓等制度,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專業監管執法人員比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崗位津貼。加強人文關懷,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定期體檢制度,關愛因公殉職人員子女就業入學。
(二十三)大力推進安全科技工程。堅持科技興安,把重大安全風險預警管控關鍵技術、危險源監控等納入省科技計劃予以支持。嚴格執行國家淘汰落后、推廣先進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裝備及工藝目錄,研究制定省級相關目錄。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有關行業危險工序和環節的廣泛應用。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重點部位、重大危險源、重點設施設備安全風險實時監控預警。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十三五”末初步建成與國家聯網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二十四)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列入全省鼓勵創業指導性目錄,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安全生產服務制度,引導中小微企業自主購買個性化安全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支持有條件的服務機構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技術服務。完善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支持安全生產專業化行業組織發展。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公示、績效評估、評價公開、信用評定及失信懲戒制度,嚴肅查處租借資質、違法掛靠、弄虛作假、壟斷收費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促進行業自律。
(二十五)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取消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大力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和其他行業領域的高風險崗位強制實施。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杠桿作用,推動企業加強安全管理。依法落實工傷保險制度,加快制定工傷預防費用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加強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
(二十六)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改革,強化行政管理職能。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機制。發揮公安消防隊伍主力軍作用,依托現有力量,建設“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依托中央駐鄂單位、工業園區、大型企業應急救援力量,加快建設礦山、危險化學品等應急救援基地。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社會化服務、生命通道保障、區域化資源共享機制。
(二十七)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和全民普法范圍,把典型事故防范和應急避險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全社會安全文明素質。各級主流媒體要開設專欄,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完善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鼓勵高等院校培養安全管理人才。加強安全生產文化建設,積極選樹、廣泛宣傳安全生產典型。把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知識培訓作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內容,完善培訓考試體系,突出抓好農民工培訓,培育新型產業工人。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根據本實施意見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實到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將適時組織開展督促檢查,跟蹤問效。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2013年4月12日鄂發〔2013〕11號)為推動公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服務需求,?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