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政府關于2007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見
2025-08-02 17:31
308人看過
預案
突發
管理工作
延安市人民政府關于2007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見(延政發〔2007〕30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中省駐延各單位:2007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要認真貫徹
延安市人民政府關于2007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見
(延政發〔2007〕3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中省駐延各單位:
2007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建設,即預案體系建設、應急隊伍建設、規劃和制度建設、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建設和資金投入機制建設。
一、突出抓好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防范、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必須要事先制定詳實、科學、操作性強的預案,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預案體系是一個地區在總體預案的框架范圍內,根據行業不同特點,由部門、行業分別制定出部門和專門預案,形成以總體預案為龍頭,部門和行業預案為支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相互銜接的系列方案。有了這樣一個預案體系,如若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就可以在預案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應對與處置。目前,全市預案體系建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一些縣區只制定了總體預案,部門和專項預案沒有編到位。按照市政府制定的總體預案要求,市直部門應該編制專項預案25個,部門預案72個。截至3月底,專項預案只完成11個,部門預案完成18個。縣區的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編制進展也不平衡,還有3個縣的專項和部門預案沒有完成編制任務。二是編制預案的操作性不強。不論是總體預案,還是專項、部門預案,都存在著一級抄一級的現象或繁雜冗長,千篇一律,沒有與當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具體操作起來難度很大。三是預案編制中部門的責任沒有落實。防范、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措施制定得不具體。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就會出現由于職責不清、任務不明,不但不能提高現場處置能力,甚至會引發應對處置過程中的許多矛盾問題等現象。四是大多數地方的預案都沒有編制預案簡本,具體實施起來很不方便。五是預案的學習、宣傳以及演練不夠。許多地方預案編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閣,不聞不問,沒有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學習和演練。更談不上對預案進行適時修訂。對此,今年各縣區及相關部門在預案體系建設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照總體預案精神,盡快編制完成專項和部門預案。關于預案編制工作,市政府辦公室元月12日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通知》,對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還印發了全國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同志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與管理》一文,希望各縣區、各部門能按《通知》以及劉鐵民同志文章里的要求,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預案的編制工作。同時在編制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好與總體預案的關系。專項、部門預案要在總體預案精神下進行編制,不能脫離總體預案框架,同時,還要突出部門和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防范、應對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辦法。二是要正確處理好與上級業務部門預案的關系。許多縣區、市政府部門的專項或部門預案,在編制過程中,不是照抄上級業務部門的預案,就是不顧行業特點,自行編制不符合實際的預案。編制專項和部門預案時,既要符合上級業務部門預案精神,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本地自然、環境、社會等實際進行編制。三是正確處理好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關系。防范、應對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不單單是一個部門、一個行業的任務,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各行業、各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專項和部門預案編制過程中,既要突出本部門、本行業的特點,明確本部門、本行業的職責任務,同時也要與相關行業、部門做好銜接,避免出現職責過于集中或責任分工空檔。
第二,加強預案管理,對已編制完成的預案要進行修訂,并要盡快編制便于操作的預案簡本。一些縣區、部門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印發得比較早,近年來,不論是當地的自然、社會、經濟,還是黨政部門的人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預案的內容與現實工作實際有了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組織人力,根據當前新的形勢和自然、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特點及衍生的災害要素和市縣區黨委、政府換屆以后的人事變化等情況,對已編制出臺的預案要進行修訂。同時,要盡快編制出預案簡本,已經有簡本的,也應同時進行修改。這項工作力爭要在10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編制或修訂預案要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預案編制一定要糾正一級抄一級的現象,一定要糾正高、大、空的現象。高,就是照抄上級的預案,高高在上,與本地的實際嚴重脫離;大,就是大話、虛話、廢話連篇,有用務實的話不多;空,就是內容空洞,具體辦法,過硬的措施不多。二是堅持防范、應對與處置相結合,突出防范的原則。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與處置固然重要,但防范工作更重要。通過防范工作,將突發公共事件抑制在萌芽狀態是最佳效果。因此,在編制預案過程中,不僅要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與處置提出具體辦法和措施,而且要對防范工作提出具體意見。三是堅持簡單實用的原則。預案最忌的是繁雜冗長。一個好的預案,應該是主題明確,職責清楚,辦法合理,程序措施得當,語言文字精練簡約。因此,預案不但要簡練,更重要的是要實用,能用得上。特別是要將職責、辦法、措施、流程等制定清楚、具體。就是說發生突發事件后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誰負責什么,誰干什么,怎么干,整體流程要簡單明確,不能出現職責空缺,流程不清、辦法不當、措施不力等問題。
第四,要加強預案的學習、宣傳和演練工作。編制預案是為了使用。檢驗預案是不是科學、合理、實用,只能通過演練來檢驗。因此,各縣區、各部門要有計劃地對已編制出臺的預案進行學習和宣傳,選擇典型行業的預案適時進行演練。有條件的地方,每年可以多組織幾次演練,條件不具備的縣區、部門每年至少也要進行一兩次演練,以達到檢驗預案,鍛煉隊伍,教育群眾之目的。市上今年計劃對一區、兩縣的應急預案進行適時演練。要求各縣區也要選擇些鄉鎮、部門或企業的預案進行演練。
二、努力加強應急管理工作隊伍建設
防范、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需要一支專門的管理隊伍。隊伍建設是應急管理體制建設中的重點。當前,全市應急管理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市縣及有關部門應急管理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明確,難以有效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職能,也難以充分發揮綜合協調、運轉樞紐作用。截至目前,全市13個縣區基本上都沒有落實應急辦事機構的編制人員,這種狀況,對于應急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形成了制約。針對目前應急管理工作隊伍現狀,一是應盡快建立健全市縣區、部門應急辦事機構。應急管理工作任務特殊,工作涉及面廣,組織協調難度大,因此,應急管理的領導指揮層次要高、權威要大,不然難以全面、有效地履行職責。《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在領導職責分工中,涉及到中央政治局委員13位,占到現有2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一半以上,陜西省和我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領導職責分工中,涉及到所有的分管副省長、副市長,由此可見,中央、省、市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是高度重視的。各縣區、各相關部門要按照中、省、市的有關文件精神,盡快建立起應急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做到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二是加強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的隊伍建設。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要全面負責市、縣區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對、處置的組織協調工作。工作人員要有較高的政治和業務素質,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獨立處理重大復雜問題的能力,并且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年富力強,精干果斷,雷厲風行。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指派到現場的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因此,各縣區在為應急管理辦事機構選配工作人員時,一定要把優秀干部、重點培養的后備干部選配到應急管理辦公室,確保選調人員素質高,靠得住、用得上,切實防止出現緊急狀況下由于辦事人員政治敏銳性不強,臨陣處置經驗不足,出現推諉扯皮,貽誤最佳戰機,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現象。
三、切實抓好應急管理規劃和制度建設
規劃和制度建設是今后一個時期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今年,要在認真學習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的意見的同時,加快規劃和制度建設步伐。一是全面完成市縣區“十一五”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國務院的“十一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已編制印發,省政府的“十一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已基本完成編制工作,近日即將下發。按照中、省的要求,今年市縣兩級必須完成“十一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市上今年元月份聘請了省應急辦的專家就規劃編制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輔導,規劃的框架稿正在起草之中,按照安排力爭在10月份完成編制工作。各縣區政府要把規劃的編制工作作為今年應急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要組建專門的領導機構,抽調專門人員,克服一切困難,一定要在年底全部完成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市直各部門、縣區各部門也要在市、縣“十一五”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指導下,盡快編制本部門、本行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同時,要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二是努力推進應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設。提交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征求意見擬以市政府名義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延安市應急平臺建設指導意見》和擬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的《關于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是市政府近期應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三個文件,特別是《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將是全市應急管理工作一個綱領性文件。這個文件下發后,各縣區、各部門要在認真貫徹執行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也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各自應急管理工作的一些規章制度,使我市的應急管理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四、認真抓好加強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設
防范、應對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是關系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延安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為此,今年要在進一步提高各級對應急管理工作認識的同時,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設上,重點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力推進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應急平臺體系建設中、省都有明確的要求。各縣區和部門當前要按照省、市應急平臺建設指導意見盡快搞好調查摸底工作,對本縣區、本行業的應急指揮資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要著手制定各自的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方案,做到既要滿足應急管理需要,又要不浪費資源。全市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投資大、困難多。各縣區、各部門要克服困難,結合各自的實際,盡快啟動應急平臺體系建設,努力在年底建成市級應急平臺和部分縣區應急平臺,力爭到2008年底,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縣應急平臺體系建設任務。二是努力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社區、鄉鎮、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各縣區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進一步明確行政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社區或村級組織負責人在應急管理中的職責,全面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第一,各縣區要對所屬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的應急管理現狀進行認真的調研,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第二,要成立機構。各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要確定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和專(兼)職工作人員,并要明確工作職責和具體的工作任務。第三,結合基層單位的實際,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增強第一時間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第四,要逐步加大基層應急投入。各縣區今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盡快改善基層單位的應急管理基礎設施。
五、強力推進應急管理資金投入機制建設
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預防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負擔的經費,要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并要求建立應急資金撥付制度。為此,從今年起,一是各縣區、各部門要加大對應急管理的投入,要確保“十一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編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項正常工作經費。二是市縣財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研究建立保險、社會捐助等方面支持應急管理工作的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金在突發公共事件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和落實中省駐延企業單位和市轄區內民營企業安全生產投入制度,進一步加大煤炭價調基金征繳力度,落實好煤礦安全生產保證金制度,為做好應急處置重大安全事故及其善后提供資金保證。四是要抓住國務院應急辦將我市列入全國中小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設計研究典型城市這一機遇,研究論證一批應急管理項目,積極爭取中省對我市的投入。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