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金華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5-08-02 18:48
414人看過
特色
全域
景區
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金華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金政發〔2016〕48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為加快推進我市全域旅游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
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金華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
(金政發〔2016〕4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加快推進我市全域旅游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浙政辦發〔2016〕40號)、《中共金華市委關于走在前列共建金華的決定》(金委發〔2016〕20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圍繞“走在前列、共建金華”要求,以加強旅游產品和服務精準供給為突破點,以注重投資效益、保護環境為出發點,以促進消費、增加稅收、造福百姓為落腳點,堅持全域景區化、產業融合化、全民共享化原則,推動全市旅游產業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轉變,將金華打造成集世界商都、國際影都、文化名城、養生福地于一體的最美休閑旅游目的地。
(二)發展目標。將旅游產業培育成優勢主導產業,到20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1500億元以上,國內過夜游客平均逗留天數達2天以上,國內旅游人均消費達1500元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8.5%,旅游直接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達8.5%以上。旅游總收入、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標要躋身全省前四位。
二、構建全域旅游格局
(三)加強全域旅游規劃統籌。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市、縣分別適時啟動編制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按照“覆蓋全域、統籌兼顧、層次分明、彰顯特色”原則,逐步建立“全市-縣(市)-旅游度假區-旅游風情小鎮(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精品村(民宿特色村、“海外學子家+”特色村)”五大層次規劃體系。注重市縣旅游規劃統籌銜接,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將整個市域作為旅游目的地來規劃、建設、運作。加強全域旅游規劃與金義都市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鄉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發展規劃、環境功能區劃、文物保護規劃等重點規劃融合銜接。探索制訂《全域化旅游項目建設規范》,將旅游要素融入各類建設項目,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統籌編制市本級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推進市本級旅游產業在空間布局、產品開發、業態謀劃、基礎建設、產業融合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
(四)美化全域旅游生態環境。持續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治氣治土”“四邊三化”“兩路兩側”“旅游廁所革命”等組合拳,推進全域潔化綠化美化。建設通景公路風景線,通景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無養殖場(戶)、墓地,推動通景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創建煙塵控制區,景區入口附近建筑物、外立面風格與景觀相協調。實施林相改造,打造彩色森林。推進大氣治理,磐安、武義等有條件的縣(市、區)和全市生態類景區實現空氣質量檢測全覆蓋。推進景區生態化,“十三五”期間力爭創建省級生態旅游區5個以上。
(五)打造全域旅游經濟共同體。加強區域協作,探索建立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的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利益共贏機制。以金華山-武義溫泉度假區-蘭溪蘭湖度假區為重點打造休閑養生旅游帶,以東陽橫店影視城-義烏國際商貿城-永康方巖度假區為重點打造影視商貿旅游帶,充分發揮“雙帶”集聚力、輻射力和驅動力。提升市本級旅游核心競爭力,打造金華山、古子城“一山一城”旅游龍頭項目。發揮浦江休閑輕度假旅游區片、磐安休閑養生旅游區片、市區-蘭溪古婺文化旅游區片、義烏-武義運動娛樂旅游區片等特色區塊作用。依托市域高速公路環線閉合圈,輔以旅游專線、騎行綠道等,推進旅游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形成“龍頭帶動、多點開花、百花齊放”的全域旅游格局。
(六)構建全域旅游目的地體系。以創新休閑旅游業態、完善旅游產品體系和提升服務質量為主要內容,突出錯位發展、梯度打造,構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度假區-旅游風情小鎮(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精品村(民宿特色村、“海外學子家+”特色村)”四大層級精品旅游目的地體系?!笆濉逼陂g,力爭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新增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2個,培育省級旅游風情小鎮10個、旅游類特色小鎮6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150個、省級民宿特色村20個、市級民宿特色村80個。
三、加強旅游項目和平臺建設
(七)做大做強旅游企業。激發多元市場主體活力,大力培育龍頭旅游企業。引進一批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和集團投資落戶金華,主動對接國內外有影響力、有創新能力的知名企業參與金華旅游開發建設,支持一批本地旅游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或在浙江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鼓勵其他產業資本跨界投資旅游產業,支持浙(婺)商回歸發展旅游業,打造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旅游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到2020年,培育一批年產值超1億元的旅游集團、知名旅游企業,發展一批旅游規劃設計、旅游創意、旅游商品加工、旅游電商等新型特色旅游企業。
(八)實施旅游項目投資“千億工程”。強化旅游重大項目落地,每年謀劃儲備一批,招商引進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營業一批。優化旅游項目投資結構,提高休閑度假類和新業態類旅游項目的投資比重,重點建設一批類型優、業態新、特色明、帶動強、效益好的大項目。大力推進全市“十三五”100個重大旅游項目實施。建立健全項目協調推進和督查考核機制。加大旅游招商選商力度,注重選擇與優質資源相匹配的優質開發主體,不斷完善《金華市旅游項目招商手冊》,高度重視浙(婺)商回歸,建立金華旅游項目信息庫、項目要素庫,利用旅游招商推介會、浙(婺)商會等平臺積極開展招商推介。
(九)發揮旅游度假區和特色小鎮的平臺作用。突出大項目包裝、旅游要素集聚和休閑度假產品打造三個重點,發揮好金華仙源湖省級旅游度假區、蘭溪省級旅游度假區、武義溫泉省級旅游度假區、磐安云山省級旅游度假區、東陽東白山省級旅游度假區、浦江仙華山省級旅游度假區等省級旅游度假區,以及金華山旅游經濟區、義烏佛堂古鎮-雙林文化旅游區、金華婺州古城-三江六岸休閑區、東陽-永康-磐安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等區塊的集聚作用。加快推進旅游風情小鎮、特色小鎮建設,依托武義溫泉小鎮、永康赫靈方巖小鎮等旅游類省、市級特色小鎮,促進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到2020年,全市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省級特色小鎮當年旅游項目實際投資占全市旅游項目投資比重達30%以上。
(十)以創高A帶動旅游景區提檔升級。通過高A級創建,促進景區發展動力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發展方式從粗放投資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產品結構從觀光游覽單一業態向觀光、休閑、度假、商務等多元業態并重轉變,管理服務從基本服務向精細化高品質服務轉變。支持金華山雙龍風景旅游區、蘭溪諸葛八卦村-長樂村景區、東陽花園村景區、義烏上河圖景區、永康方巖風景旅游區、浦江江南第一家-仙華山風景旅游區、武義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磐安花溪-百杖潭風景旅游區等景區創5A級景區,支持婺州古城文化旅游區等景區創4A級景區?!笆濉逼陂g,市本級和每個縣(市)啟動創建1個5A級景區,全市力爭創建4A級景區20個以上、3A級景區30個以上。
四、創新旅游營銷機制
(十一)建立“區域聯動”的品牌共樹機制。堅持共建共贏,強化旅游資源與線路的區域整合,開展各類“多城游”。加快連點成線,圍繞“影視文化、鄉村生態、健康養生、特色購物、古婺文化、宗教文化、運動休閑、商務會展”八大金華特色旅游產品,整合推出100條以上金華特色旅游線路產品,重點打造一批人均花費1500元以上、人均停留時間2天以上的精品旅游線路,促進市縣、縣縣之間市場共拓、客源共享、利益共贏,提高游客平均停留天數。加強抱團營銷,整合市本級和各縣(市、區)旅游營銷經費、機構等資源,建立全市統一的對外營銷平臺,通過合力營銷形成聯動效應和規模效應。加強和省內其他地市合作,發揮好金麗溫衢旅游聯合體等平臺作用。
(十二)建立“線上線下聯合”的市場開拓機制。推進“高鐵+旅游”,做深長三角和高鐵沿線城市營銷,每年赴10個以上長三角和高鐵沿線城市進行旅游推廣促銷。強化營銷實效,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行商合作,實施旅游推銷落地合作項目;推進“互聯網+旅游”發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在線旅游服務商合作,擴大旅游產品在線銷售規模,實施金華旅游差異性營銷推廣項目,支持金華旅游企業和網絡企業開展合作,促進手機終端移動支付、線上網絡營銷、數據運營等旅游電子商務發展,加強旅游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建設,通過微平臺大力推銷金華旅游線路產品;推進“節慶+旅游”,每年舉辦百場金華特色主題旅游節慶活動和四季主題旅游產品發布會,打造金華產品發布會特色活動品牌。
(十三)建立“政企社聯手”的營銷推廣機制。政府主導加強“旅居福地、游在金華”整體形象宣傳推廣。強化企業在線路包裝設計和營銷推廣方面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旅游獎勵資金作用,引導旅行商做地接、做特色,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包裝設計出一批市場認同度高、資源整合效果好、游客停留時間長、人均花費高的旅游線路。力爭2020年全市旅行社地接人次比2015年增長2倍以上。發揮好社會聯動作用,實施“全民形象”工程,促進市民自覺把自己作為旅游環境建設的一份子,提升整體旅游意識和文明素質。
五、培育“旅游+”特色產品
(十四)推進旅游+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結合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根據各鄉鎮的特色資源、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做到“一鄉一特色、一鎮一風情”。實施旅游富農工程,按照“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本”原則,探索村級旅游公司發展,以創建A級景區、省級慢生活休閑旅游示范區等為載體,鼓勵產業資源、自然資源、古村落文化資源豐富的村(鎮)進行整體開發和公司化運營。推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以農業體驗園、農莊漁村、果園采摘、特色民宿等為抓手,大力開發鄉村休閑度假產品?!笆濉逼陂g,力爭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2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2個,國家農業公園1-2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2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以上,省級慢生活休閑旅游示范區10個以上,全市30個以上村(鎮)創建成3A級景區。
(十五)推進旅游+文化產業化融合發展。推進金華八婺非遺文化資源和旅游開發相融合,“十三五”期間,創建富有金華特色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經典景區5個以上;鼓勵發展一批文化創意園區、文化小鎮等文化產業平臺,“十三五”期間,創建省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0個以上;打造城市場館體驗系統,完善金華市科技館、城市規劃館旅游接待功能,推出城市場館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十三五”期間建設一批城市場館A級景區。
(十六)推進旅游+影視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特色小鎮功能,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與橫店集團開展合作,建設影視拍攝外景地。加快東陽夢外灘和圓明新園、永康西溪影視拍攝基地和石鼓寮影視城、磐安影視拍攝外景基地等項目建設,鼓勵開發電影主題公園、游客拍攝體驗、明星演員互動等游客參與度高、體驗性強的項目,加快從觀賞型景區向體驗型旅游目的地轉型。
(十七)推進旅游+古村落國際研學融合發展。依托“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大力發展“海外學子家+”模式,努力把金華建設成國際研學旅游目的地。推進古村落保護利用,“十三五”期間全市修復性保護傳統建筑100幢以上,除危性保護傳統建筑1000幢以上。力爭到2020年,全市140個古村落全部創建成A級景區,“海外學子家+”特色村達到50個以上,掛牌“家+”模式的住家300家以上,市本級和每個縣(市)打造“家+”民宿集聚區5個以上,全市創建省級研學旅游示范基地10個以上。
(十八)推進旅游+健康養生融合發展。依托我市森林、飲用水資源優勢,挖掘金華山道教養生、九峰山禪茶養生、武義溫泉養生、磐安藥材養生等資源,開發溫泉養生游、藥膳養生游、文化養生游、禪修養生游等業態。支持蘭溪諸葛八卦村等創建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婺城區神農生態旅游休閑養老中心等創建省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笆濉逼陂g,力爭創建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5個以上、省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5個以上。
(十九)推進旅游+運動休閑融合發展。加強健身休閑、競賽表演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積極開發步行、騎行、車行、馬拉松、戶外拓展、極限挑戰等運動休閑旅游產品。支持各縣(市、區)申辦大型國際國內體育旅游活動賽事,打造體育旅游品牌。支持市區梅溪旅游區等爭創省級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笆濉逼陂g,力爭創建省級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10個以上。
(二十)推進旅游+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工業旅游,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園區以工業生產過程、企業文化、工人工作生活場景為旅游吸引物發展特色工業旅游,“十三五”期間,力爭創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0個以上。積極發展房車裝備制造業、房車租賃服務業,支持永康中國飛神集團等房車裝備生產企業創品牌拓市場。建立覆蓋全市域的自駕車(房車)露營地服務體系,每個縣(市、區)建立服務網點。支持金東區西溪房車露營地、金華開發區九峰山房車露營基地、蘭溪蘭湖房車營地、東陽橫店??致露營基地、浦江茜溪自駕游營地、武義飛神谷國際慢城營地、磐安茶場小鎮房車營地等創建星級房車服務區。
六、延長旅游消費產業鏈
(二十一)推進旅游特色商品開發。強化旅游商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相結合,做深做透“旅游+科技+文化”文章,發揮國家旅游商品研發中心(義烏創意園)帶頭作用,積極推動旅游商品與農產品加工、傳統工藝美術等深度融合,推動旅游網絡購物平臺和快速物流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產品富有特色、品牌影響力大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和旅游商品展銷中心。充分發揮義烏中國國際商務旅游目的地作用,依托東陽中國木雕文化博覽城、中國(永康)科技五金城、浦江書畫市場、磐安中藥材市場、金義綜合保稅區等優勢,整合推出特色購物旅游線路。結合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世界手工藝文化節、中國五金博覽會、中國中藥材博覽會等專業展會,擴大我市購物旅游影響力。
(二十二)發展特色住宿業。優化旅游住宿業結構,促進星級飯店、主題酒店、特色酒店、鄉村民宿、客棧等多種住宿業態協調發展,提高游客過夜游比重。發展特色文化主題住宿業,培育一批主題酒店、青年旅社、汽車旅館等創意類住宿業,創建一批金鼎級、銀鼎級特色文化主題飯店。發展鄉村休閑民宿,積極引進鄉村酒店品牌連鎖企業,挖掘一批原生態特色古村老屋,培育一批高端精品鄉村酒店。推進“海外學子家+”民宿規范發展,建立并推廣“家+”模式住家服務設施及標準。力爭到2020年,全市住宿業床位數達26萬張以上,民宿、“海外學子家+”等鄉村旅游床位數5萬張以上。
(二十三)打造旅游演藝娛樂產品。突出文化和創意相結合,開發具有八婺文化特色和科技藝術含量的旅游演藝產品,鼓勵發展“旅游+文化+演藝秀”模式,按照“企業主體開發、市場運作經營、政府適當扶持”的原則,整合金華八婺特色文化資源,包裝打造一批旅游演藝產品。支持橫店影視城加快推進旅游演藝節目轉型提檔升級。
(二十四)培育特色休閑行業。重點培育美食、茶樓、化妝、保健、婚慶、攝影、工藝美術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的特色休閑行業。加快促進特色休閑行業資源要素向旅游產品轉化,重點開發培育美食體驗、茶文化體驗、婚戀旅游、育兒親子、工藝美術、特色購物等新型旅游業態和旅游線路。
七、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
(二十五)加強基礎配套建設。統籌謀劃交通網絡建設,形成互聯互通的旅游交通體系。加快金華站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富有金華特色的“高鐵-新能源汽車”“高鐵-租車”“自駕-公交”“自駕-騎行”等交通換乘體系,鼓勵新能源汽車、汽車租賃、公共自行車企業參與,確保到2020年,實現3A級以上景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特色小鎮等旅游節點與高鐵、航空等高速交通體系的對接通暢。加強靜態交通建設,“十三五”期間針對旅游景區規劃新增停車位5000個以上。加強全市機場、車站、公路旅游標識的規范化、國際化、人性化管理,將旅游標識的規劃和設置納入城市道路、公路交通標識項目,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置、統一管理。大力拓展客運站和高速服務區的旅游服務功能,推動一批客運站和高速服務區成為旅游服務中心。加快推進浙中城市群生態綠道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設跨區域綠道12條,實現全市貫通。深化旅游廁所革命。按照旅游廁所星級標準,對景區(點)、旅游特色村、旅游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所有涉旅場所的廁所進行新建或改建提升,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建或改建高標準旅游廁所1000個以上。
(二十六)加快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建立覆蓋全域的多維度、聚合型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整合全域旅游資源,打造集自助導游導覽系統、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系統、數據接入及整合共享系統、移動終端支付應用系統、在線營銷活動實施和管理系統、網絡信息管理和輿情分析系統、動態旅游數據統計與分析系統、旅游團隊管理與服務系統、旅游企業電子認證系統、旅游應急救援系統等于一體的浙中旅游一站式信息資訊、營銷推廣、行業管理大數據平臺。推進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智能化,力爭特色酒店、高等級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實現wifi全覆蓋。在重點節假日期間推出景區承載量指數、交通擁堵指數、PM2.5指數等,方便游客一站式查詢。
(二十七)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提升旅游執法水平,充實基層旅游執法力量。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浙江省旅游條例》等法律法規,積極運用法治思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建立聯合監管機制。旅游部門負責對不合理低價、強迫和變相強迫消費、違反旅游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公安部門負責嚴厲打擊在旅游景區侵害游客權益的違法犯罪團伙,及時查處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對虛假旅游廣告、銷售假冒偽劣旅游商品、不正當競爭以及其他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查處;物價部門負責旅游市場價格行為監管,嚴肅查處不執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交通部門負責依法打擊查處非法營運旅游包車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旅游誠信體系,加快完善旅游行業誠信“紅黑榜”制度。加強旅游行業安全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民宿、農家樂等場所的消防技術標準和規范。
八、加強工作保障
(二十八)加強組織領導。要切實加強全域旅游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市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旅游開發、多規融合、基礎建設、市場營銷、公共服務等全域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健全旅游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旅游工作差異化考核和督查落實。各涉旅部門和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制定相關具體措施,積極支持旅游業發展。
(二十九)深化旅游改革創新。支持東陽市、義烏市、浦江縣、武義縣、磐安縣等縣(市、區)先行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義烏市打造世界商務旅游勝地,推進武義縣省級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磐安縣省級森林養生旅游試點,支持縣(市、區)以各類旅游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制度創新、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特色培育、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旅游景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國有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引入不同性質的資本參與國有景區的開發經營。積極做大旅游行業協會,切實發揮各類涉旅行業協會在旅游推廣、行業提升等方面作用。
(三十)加強土地要素保障。各縣(市、區)編制旅游資源保護目錄,對列入保護目錄的資源不得隨意拆除損毀。在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立項時,應做好墾造耕地開發和旅游資源保護工作的銜接。鼓勵支持旅游項目申報省級低丘緩坡“坡地村鎮”試點,實施“點狀布局、垂直開發”。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中心、公共停車場、旅游廁所等與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鎮基礎設施,可以采用劃撥方式供地。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鄉村旅游。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非耕農用地,在不改變土地農用性質的前提下采取作價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參與種植業、林業等與旅游相關開發利用。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富余房產、土地資源開發旅游。對旅游景區中農用地或未利用地,未改變用途和功能、未固化地面、未破壞耕作層的生態景觀用地等,不認定為建設用地。對旅游景區范圍內亭臺樓閣等小型旅游設施用地簡化審批流程。
(三十一)加強資金要素保障。各縣(市、區)要加大對旅游業發展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重大旅游項目、旅游宣傳促銷、旅游人才建設、旅游規劃及重大課題研究、旅游扶貧等。創新旅游產業投融資平臺,促進各類產業資金和基金向發展潛力大、綜合帶動強、預期效益好的旅游項目傾斜。加強金融支持,加強和改進對旅游業的信貸管理和服務,支持旅游企業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方式,規范發展旅游業保險市場,提升旅游保險服務,改進旅游業支付結算服務,支持發展旅游消費信貸。
(三十二)加強人才要素保障。落實“五大千億產業”人才政策,重點引進旅游規劃人才、旅游電子商務人才、旅游商品設計人才、旅游策劃及營銷人才、高級地接導游等,建立高端旅游人才庫,成立旅游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游管理企業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華旅游管理人才團隊。深化與浙江師范大學、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訂單式培養旅游管理人才。進一步加強旅游培訓,以舉辦各類旅游服務技能大賽、創建旅游行業文明崗為載體,提升旅游行業服務品質和檔次。強化鄉村旅游骨干人才培訓,“十三五”期間對全市所有鄉鎮、重點村主要負責人進行輪訓。探索導游資源社會化改革,發揮社會專家、旅游達人、熱心人士的作用,加強本地文化、旅游資源對外宣講。
(三十三)加強旅游統計工作。逐步完善全域旅游統計指標體系,科學制定旅游經濟規模、經濟質量、旅游服務、產業貢獻等方面的評價指標。加強與大數據企業和專業機構合作,構建新型的旅游數據中心和采集體系,在完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游客人均消費、游客停留時間等指標的基礎上,逐步構建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對地方財政貢獻率等指標體系。加強旅游產業基層統計員隊伍建設,建立鄉村旅游統計目錄庫。
金華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7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