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糾紛。。
律師回復
-
月幫助201720人展開全部 勞務合同糾紛是農民工同包工頭之間一般就務工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了約定,由此在雙方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合同關系。后因糾紛到人民法院訴訟的情況越來越多,其特點也在不斷變化,給司法實踐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根據您的勞務合同,造成的損失最多按當月工資的20%賠付。對方強行要求賠付,可申請勞動仲裁。 擴展資料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在勞務合同中,雇主處于支配地位,雇員則處于被支配的從屬地位。雖然雙方當事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形式上平等,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雇主與雇員之間的主體身份是不平等的。 由于勞務合同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中未明文規定,勞務合同糾紛適用《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調整。 在審判實踐中,要注意勞務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 (1)主體資格不同。勞動合同的主體一方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是勞動者個人;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 (2)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間存在著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 但勞務合同的雙方主體之間存在經濟關系,彼此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 (3)雇主的義務不同。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給用人單位強制性地規定了許多義務,如必須為勞動者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低于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這些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得協商變更。 勞務合同的雇主一般沒有上述義務,雙方可以自由約定上述內容。 (4)調整的法律不同。勞務合同主要由民法調整,而勞動合同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范調整。 (5)不履行合同的法律責任不同。勞動合同不履行所產生的責任不僅有民事上的責任,而且還有行政上的責任,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行政部門限期用人單位補足低于標準部分的工資,拒絕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同時還可以給用人單位警告等行政處分; 勞務合同所產生的責任只有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存在行政責任。 (6)糾紛的處理方式不同。兩類糾紛的區別注意參考勞動合同糾紛案由部分的內容。 原問題:《什么是勞務合同糾紛?》回復于 2022-05-17 05:37:55
-
-
相似問題解答
勞動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
您好,具體是因為什么問題出現糾紛了,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維護權益,具體可點我頭像聯系我,告訴我具體情況,根據您的情況進行解答勞動合同糾紛 勞動合同糾紛
可以詳細描述案件情況勞動合同糾紛 勞動合同糾紛調解
專業辦理勞動糾紛案件可以點擊頭像聯系我咨詢勞動合同糾紛咨詢 勞動合同糾紛咨詢
您好!一般情況下,法院會充分考慮勞動仲裁的意見。你所準備的材料顯得單薄了,你可以圍繞勞動關系、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繼續補充證據。如員工花名冊、工資表、考勤表、職工獎懲通知或公告、加班、值班表第直接和間接證據,音像、視頻、信息、照片等都可用。證勞動合同糾紛 勞動合同糾紛賠償
可以點擊頭像聯系我咨詢,專業辦理勞動糾紛案件可以給你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相關法律條文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