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現在在一家保險公司做外勤,八月份入職簽訂了代理合同,說前兩個月是無責底薪,這個月需要打卡22天才會有這個底薪,這個月我打卡了十五天,但是剛才通知我讓我明天別去了,就因為我現在沒有開單,而且工資也一分沒有,請問這種情況違法嗎
律師回復
-
月幫助201720人外勤就是業務員啦。各個對業務員沒啥區別,都是憑保單拿傭金吃飯的。國壽,平安,都是如此。業務員本身不屬于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簽的是委托代理合同而非勞動合同,所以業務員本身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資的,至于五險一金就純粹是扯淡了。業務員只能是根據自己的銷售業績,說白了就是拉到的保費,獲得一定的傭金提成。沒保費就沒錢拿,也就是你所謂的計件制,平安和中國人壽都一樣。比如,你簽到一份保單,投保人會繳納保費。不同的險種不同繳費期,保費都不一樣的,相應的傭金也不一樣,這個保險公司內部都有相應的傭金表可以查。有些保險公司會說自己的業務員有無責底薪,那個純粹是忽悠人的,保險公司最是唯利是圖,既然都不是正式員工又哪來的底薪?何況還是無責的。不過,保險公司一般也都有相應的所謂“崗位津貼”,也就是當業務員業績達到一定標準,會在之后的一定時間內,比如三個月啊,六個月啊,在基本的傭金之外在額外給一點錢,并且宣稱是“底薪”。想拿這筆錢首先要有足夠的業績;其次,在發放這筆錢的期間還要完成規定的保費指標;第三,時間到了也就沒有了。想再拿的話,指標會更高。如果晉升為“主管”,那么會有所謂“主管津貼”。這些主管其實就是高級業務員,不僅自己保費做的多,同時還要忽悠人跟著自己做保險。業務和增員兩條線都做好,才能做主管。而主管從根本上說也仍然是業務員,別以為主管就有五險一金。國壽規定扣20%,這情況也不罕見。一般人去保險公司拉保單,都屬于“見習業務員”(可能不同的公司名頭不一樣,但實質沒有區別),見習業務員的傭金一般都會打折,主要是防止有些人自己想買保險,就去當個業務員,拿到傭金就走人這種情況。想拿全傭金的話就要繼續開單,轉正。說到底還是忽悠人出去賣保險。保險公司歸根結底一句話:保費是王道。如果你愿意去拉保單做業務,那么可以考慮去試試;如果你是圖的什么無責底薪啊,五險一金啊,正式編制啊,那直接死了這條心好了,不然忽悠的就是你。 原問題:《誰能介紹一下平安外勤、售后以及國壽外勤的工資情況;例如底薪啊,有無達標任務,是否扣傭金》回復于 2022-11-24 16:54:34
相似問題解答
之前來公司上班他們說底薪是3000,現在辭職了他們告訴我底薪是1500,這算不算詐騙
忍著,因為你不是老板,你說的不算。違規的企業,不懂得勞動法的老板太多太多了,中國工會有是個擺設,你爭取不到什么權利的。之前不是有一個員工上告了違規的企業,最后企業老板找人殺了嘛。呵呵,沒辦法,咱們就是個弱勢群體,承擔不起后果。 原問題:《工首月無責底薪是規定多少號之前入職才算首月呢
無責任底薪指員工不用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指標就能得到的薪水,員工對此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有一點“不勞而獲”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員工每個月“保底”的薪水。所謂無責任底薪,是指員工不用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指標,也可以拿到的薪水,員工對此不需要承擔首月無責底薪是規定多少號之前入職才算首月呢
無責任底薪指員工不用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指標就能得到的薪水,員工對此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有一點“不勞而獲”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員工每個月“保底”的薪水。所謂無責任底薪,是指員工不用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指標,也可以拿到的薪水,員工對此不需要承擔你好,我面試的時候經理說底薪3000+業務提成,實習三個月,入職17天后用考核標準完成比例算工資,期間我一直不認同,經理說調整,但是開工資了沒有調整,并沒有按底薪3千算工資而是發1千左右的工資,我沒有在工資表簽字,經理也沒有給我發工資,打電話讓我去公司談,我該怎么辦
衢州小姑娘玉兒就在網上找到了1份工資超出預期的工作,在她順利的通過3輪面試后,面試官報出的薪酬卻與網上掛出的薪酬相差甚遠,玉兒見狀當場就怒了,扔下1句話轉身就走,我們來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來給玉兒評評理:玉兒畢業后就一直從事互聯網運營工作如果入職一個月,剛來的時間要打卡才有工資,沒打卡的工資要算嗎?
工資按月發放,隔月發放違法,本月工資下月發合法。拖欠工資,不發工資、克扣工資勞動者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由于公司未能按時發放勞動報酬,勞動者可以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相關法律熱點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