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勾當行騙者為了便于實施詐騙的目的,專門持偽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證件,到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培訓員工,由員工進行詐騙,整個詐騙過程,真正的幕后策劃人始終不露面。因此,合同詐騙案件最終追究刑...
1、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勾當
行騙者為了便于實施詐騙的目的,專門持偽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證件,到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培訓員工,由員工進行詐騙,整個詐騙過程,真正的幕后策劃人始終不露面。
因此,合同詐騙案件最終追究刑事責任的通常是公司的業務員或普通員工,而隱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劃人很少直接接觸受騙者,因此可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義行騙,可以減少行騙的風險,增加行騙手段的隱蔽性。更有甚者,公司連自己招聘的員工都騙,情節十分惡劣。
2、重操舊業者多屢騙不爽
行騙者多數是具有多次行騙劣跡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識破,便馬上聞風而逃。當他們認為風聲不緊的時候,就會重操舊業。由于他們對行騙手段非常熟悉,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迅速地建立詐騙組織,實施詐騙行為,而且,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他們會吸取教訓,一旦得手,立即銷聲匿跡,給相關部門查辦帶來困難。
3、運用見證手法騙取信任
公證和律師見證的形式,是較為流行的法律見證形式。正是由于這兩種形式社會效果好,也為老百姓所熟知,行騙者容易抓住這種心理,從而體現其合作項目和合同的真實性。此時受騙者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項目和合同受法律保護,如果對方違約,可以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權利。
它還使受騙者心中如吃了定心丸,完全相信行騙者,從而多次被行騙者騙走財物,有時甚至連續被騙也沒有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通常在受騙者尚且猶豫不決時,行騙者只要使用這種辦法,受騙者都會信以為真從而受騙上當。
4、冒用他人名義實施詐騙
罪犯身份證、單位證明等證件,都是偽造的,而且很會偽裝,虛張聲勢,甚至假借他人資產來顯示其實力,投其所好甚至對受害單位方主管人員進行賄賂,騙取其信任。
5、偽造擔保票據非法獲取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虛假產權證明作擔保實施合同詐騙。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偽造此類票據,足以亂真,或以非法手段獲取,不易被察覺。
以上就是詢律網小編整理的合同詐騙罪的類型相關信息。如有法律相關問題,可關注在線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