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發展新知識、孕育新技術的主要源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基石和源頭作用。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增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充分利用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各類專業人才比較配套的有利條件,創新是科技進步的源泉。高等學校要在創新知識與技術中起先導作用,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技術更新提供基礎與支撐。
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見
(1996年9月9日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教技廳[1996]8號印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強調,科技工作要把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方針與重大部署。高等學校要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在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加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做出有力度的貢獻。為此,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發展新知識、孕育新技術的主要源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基石和源頭作用。要認真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要強調科教結合,廣泛服務,加強組織,加大力度,提高效益,增強后勁。根據中央《決定》和高等學校特點,在實際工作中遵循下列原則:
(一)全方位投入,有重點地組織突破。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增強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充分利用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各類專業人才比較配套的有利條件,廣泛動員廣大教育科技工作者,積極投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面向生產應用第一線進行研究開發,全方位為各行各業發展服務。同時,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難點、熱點和重點問題,選擇一些重大關鍵問題,組織優勢力量實行重點突破,以期取得有帶動作用的重大成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創立豐功傳績。
(二)需求導向和技術推動相結合。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研究開發;同時,也要十分注重從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研究中開拓出新的生產應用領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既發揮高等學校特長,也有利于增強我國自主發展能力。
(三)培養人才與研究開發相結合。科教興國,人才是關鍵。人是科學技術的載體,是發展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高等學校不僅要結合研究開發工作,為各行各業培養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知識與能力的新生力量,還應肩負在職人員培訓和深造的任務。要通過培養、培訓人才和人員交流,促進科研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遠近兼顧,合理部署。根據我國國情,高等學校大部分科技力量應投入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主戰場;同時,也要組織相當一部分隊伍進行較長遠的研究,把基礎性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孕育新技術、新工藝,為下個世紀作好必要儲備,以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五)既要重視創新,也要重視推廣應用。創新是科技進步的源泉。高等學校要在創新知識與技術中起先導作用,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技術更新提供基礎與支撐;同時,要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此類工作也是一種創造性科技活動。高等學校要努力提高成果轉化率。為此,要加強技術集成,提高工程技術配套能力,以便更有效地促進產業技術進步,提高實際效益。
(六)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各高等學校要把科技工作的重點放在為振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重點大學同時還要放眼全國,力爭為國家發展多作貢獻,有突出優勢的學科領域,爭取參與全國科技攻關,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作用。
(七)產學合作,共同發展。這是高等學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渠道。學校與企業各具優勢、特色,有很強互補性,要建立起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良好伙伴關系。
二、分層次有重點地抓好一批項目
高等學校要發揮地域分布廣、學科眾多、各類人員配套及與國內外各界聯系密切等特點和有利條件,廣泛組織科技力量,通過各種渠道,在不同層次上積極參與承擔國家、地方、行業的推廣計劃、攻關計劃、高技術計劃、重大科技工程計劃、中間試驗和工業性試驗計劃等各級各類科技任務;廣泛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人員培訓、引進項目的消化吸收與創新等各項活動。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為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奉獻力量。
各級高教主管部門都要積極會同經濟、科技部門,圍繞本地區、本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高等學校科技力量,抓好一批重點項目,并切實抓出成效。各校都應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著力抓好若干重點,形成自己的特色。
國家教委將爭取國家科技、經濟領導部門的支持,與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合作,在能源、交通、通信、材料、制造業、化工、輕紡、資源、環境、醫藥等領域,結合若干支柱產業,有重點地組織力量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交加強技術集成和工程化、產業化開發,以期獲得重大突破。“九五”期間,要組織一批重點項目,爭取列入國家層次計劃予以實施。
三、大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根據我國國情,高等學校的科技工作要向生產應用延伸,大力加強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采取多種方式向社會擴散轉移,大大提高技術創新成功率和經濟、社會效益。
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渠道是通過多種形式產學合作。為此,要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與產業界建立廣泛的合作聯系,逐步改善轉化環境。爭取政府投資,或與企業聯辦一批側重工程化、產業化研究開發的基地,加強轉化的中間環節。有條件的,可以試辦一體化的聯合開發集團或上中下游一條龍的緊密合作體系。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和部門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和優秀貸款,用于支持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
要繼續組織實施“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通過抓一批產學研合作的典型,總結經驗,理順關系,不斷摸索與探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學研合作的體制與政策。在廣泛開展項目合作的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形成一批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緊密合作實體,并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高等學校要加強對產學研合作工作的領導,要研究新形勢下存在的新問題,注意保護學校的知識產權,推動產學研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鼓勵高等學校積極參與科技園區、科技開發區的建設和開發工作,使之成為孵化科技成果并向社會擴散的重要基地。
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創辦科技產業。這是成果轉化,特別是高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和增強辦學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要著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本校研究開發工作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講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努力辦成育人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以及成為向社會擴散轉移高技術及其產業的重要通道與橋梁。
四、建設一批側重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的重點基地
為了加強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高等學校必須建立一批開發基地。“九五”期間,要著重建設以下三個層次和類型的科技開發機構:
(一)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爭取科技、經濟領導部門支持,選擇一些高等學校具有突出優勢且屬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建設約30個左右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類中心側重高新技術、工程基礎與關鍵技術研究,以市場為導向,以高等學校技術為依托,以產品及工程化、產業化為目標。中心建設以國家投入為主,建成后要面向有關行業開放并爭取支持。辦成多學科結合和多種技術集成的,在本領域能起帶動作用,向社會輻射先進技術和培訓、輸送科技人才的綜合性研究開發基地。
(二)行業或地區技術開發中心。在行業部門和地方政府支持下,選擇一些高等學校有較大優勢而本行業、本地區急需的重要領域,建立上百個側重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應用的技術開發中心。這類中心的建設以行業部門或地方政府投入為主,建成后面向本行業、本地區開放并爭取支持。辦成在本行業、本地區起骨干帶動作用的技術開發機構。
(三)高等學校--企業聯合開發中心或中試、工業性試驗基地。要大力推動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與企業結成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上千個以企業需求的技術開發和中試、工業性試驗為主要任務的聯合開發中心。此類中心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為己任,成為企業的堅強技術依托或后盾。地點可設在企業,也可設在高等學校。資金主要由企業籌措,可能時爭取政府部門資助。
此外,要積極推動形成科技成果推廣體系。通過轉化基地建設,重大成果項目推廣示范,以及其他多種形式推廣活動,逐步形成遍布全國各地、一定程度上可擔負經常性推廣任務的網絡系統。“九五”期間,要形成一批網點,為形成全國有效的推廣體系打下一定基礎。
五、創建富有活力的技術開發與創新體制
在全國總體格局上,應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學校和少而精的研究院所為人才與技術主要源泉和重要開發力量,產學研以多種方式緊密合作聯系,市場導向、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相結合的,具有自主開發創新能力并高效運行的新體制。這是我國建立與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科技體制的一個重要部分。高等學校要加大改革力度,為我國形成上述新體制發揮重要作用,并成為國家技術開發與創新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從高等學校角度考慮,當前要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一)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逐步創造條件,形成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技術研究網點、行業與地區性技術開發中心等為骨干,以高等學校--企業聯合開發機構和建立密切合作聯系的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及多種形式的推廣網點為廣泛基礎的研究開發與推廣體系。
(二)合理分流科技人才,廣泛調動各級各類人員積極性,形成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人才輩出、興旺發達的良好局面。對從事不同性質工作的人員,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相應的鼓勵政策措施。
(三)搞活與當前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科技工作和主要從事這類工作的機構。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工程承包、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活動,原則上按市場法則運行,經費主要靠需求者提供。主要從事這類工作的科技機構,應面向市場,根據各自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形式,走自主發展道路。有條件的,可結合開發項目,有選擇有重點地創辦科技產業。部分從事這類工作的機構,相應部分工作也可按此精神辦理。
(四)各級高教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科技、經濟部門的聯系,大力協同,強化對高等學校的支持與組織。把高等學校的科技工作納入本行業、本地區規劃、計劃,推動其與企業結合,幫助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各行業和各地區的高教主管部門應把組織高等學??萍剂α浚瑸楸拘袠I、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每年都要抓幾項重要工作,每個五年計劃都要取得幾項重大成果。
上述就是詢律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的關于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見的解答,有任何法律問題可以關注在線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