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行增收減支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意見
2025-08-02 14:51
339人看過
村級
集體
行政村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行增收減支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意見(蘇政辦發〔2001〕30號2001年3月16日)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
實行增收減支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意見
(蘇政辦發〔2001〕30號 2001年3月16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開展農村工作的基礎,與農民關系最直接。努力增加村級收入,切實減輕村級負擔,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既是減輕農民負擔、順利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工作、確保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發〔2000〕7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意見》(蘇發〔2001〕6號)的政策規定,現就實行村級增收減支,確保正常運轉提出以下意見。
一、嚴格規范各級各部門行政行為,嚴禁向村集體和農民亂收費、亂集資
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執行有關政策規定,規范行政行為。取消一切專門面向村集體和農民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集資項目,不得非法向村集體和農民收費、集資。嚴禁在農村開展要村集體和農民出錢、出物、出工的各種達標升級活動和創建活動,或者以檢查、驗收、評比等形式搞變相的要村集體和農民出錢、出物、出工的達標升級活動和創建活動。興辦農村生產、公益事業,應堅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哪一級提出的項目哪一級出錢,不得要求層層配套資金。
二、堅持因在制宜、積極穩妥原則,認真做好合并行政村工作
要在認真規劃、搞好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進行行政村合并。要通過大帶小、中心村帶周邊村等多種組合形式,因地制宜地進行行政村調整合并,使行政村人口規模達到3000人左右。行政村合并要成建制地進行,以減少資產、債權、債務分割 產生的矛盾。村民小組原則上保持穩定,個別需要合并的,也必須成建制地進行。實施行政村的合并,對合并村的資產和財務先予以凍結,待行政村合并后,再認真進行債權、債務的清理和資產產權的界定、登記,妥善處理各種經濟關系。要加強領導和監督,嚴禁突擊花錢或平調集體財產,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
三、嚴格控制村干部職數,規范村干部報酬標準
村干部的合理配置和報酬標準的嚴格核定,是減少村級支出、減輕農民負擔的一條關鍵措施。根據村工作的實際需要和經濟的承受能力,村級定額補貼干部設定為3--4人。村民小組組長由村干部兼任。村級財務實行村帳鄉管,村級只設一名會計,不再設輔助會計、聯隊會計等。
從嚴核定村干部報酬。村干部定額補貼標準,控制在本村前三年平均人均純收入的1.5倍內。村干部原報酬額低于上述標準的,仍按原標準執行;超過上述標準的,由農民直接負擔的,原則上要予以調減,不是由農民直接負擔的,經鄉鎮人民政府批準,也可以保持不變。
鼓勵縣、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到行政村任職,其政治和福利待遇保持不變,并可享受相應的村干部的部分補貼。
四、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加強村級財務規范管理
農村稅費改革中,要進一步規范村務公開制度,健全村級財務制度,實行民主理財,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健全村民民主理財制度。各村都要建立民主理財小組,其成員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民主理財小組對全體村民負責,對村級財務活動有檢查、監督權,對不合理開支有否決權。村級財務收支要定期向村民張榜公布。張榜公布前,必須經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并簽字蓋章。
繼續推行并完善“村帳鄉管”制度。村級集體各種收入和支出,由鄉鎮經營管理部門對村為單位分別建帳,統一管理,并要健全每月一次集中記帳活動。對違反財務規定的支出不予報帳,支出較大的項目未經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簽字不予報帳,不規范的票據不予報帳。
規范各項村級支出制度。村級一律取消招待費。省、市、縣、鄉干部到村檢查工作,不得由村里招待;村組干部在本村議事和工作等,也不得在村集體經費中開支招待費。對村級辦公經費實行包干,切實減少支出。縣(市)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村工作的實際,分別不同情況確定村辦公費的標準,包干給村使用,節余獎勵,超支不補。各級、各部門舉辦的要求村組干部參加的各種會議和培訓班,以及在村一級召開現場會和其他活動所需經費(含村組干部差旅費),均由舉辦單位解決,不得在村級管理費中開支。
五、實行村級報刊訂閱費用限額管理,嚴禁向村級攤訂報刊
加強村級報刊訂閱費用的管理和監督。村級報刊訂閱費用實行總額控制。集體經濟薄弱村訂閱費用每年不得超過2000元,保證主要黨報黨刊的訂閱,具體由各村自主決定,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干預。村計閱費用在限額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核定后在各村管理費中支出,超過限額的訂閱費用不得在村管理費中報銷。
六、加大財政對行政村轉移支付力度,努力增加村級收入
農村稅費改革后,在壓縮支出的基礎上,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村級轉移支付的力度,努力增加村級經費來源,保證村級運轉的必須經費。要確保農業稅附加、農業特產稅附加在稅收征收環節按比例同步入帳,并全部用于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和村級辦公費用,鄉鎮及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中央和省對縣(市、區)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要切出15%以上給村使用。市、縣也要積極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并規定轉移支付資金到村的比例。鄉鎮更要加強對村級的扶持力度,從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中劃出10%的資金對村進行補助;對一些困難村,可以由鄉鎮負擔村定額補助干部的基本報酬,承擔“五保戶”供養任務,也可以由鄉鎮負擔村級報刊訂閱費用或辦公經費。
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
增加村級收入,減輕農民負擔,保障村級正常運轉,最基本的是要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要繼續堅決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積極推進和完善村辦集體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采取多種形式盤活集體資產存量,管好用好集體股金收入及資產的租金收入,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要積極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采取買斷種植權等辦法,鼓勵農民開發“四荒”資源及在道邊、河邊以及零星隙地種植樹木,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入。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承包、租賃、拍賣的步伐。要積極支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通過集體資產、資源經營或為個體經營企業服務,努力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圍繞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因地制宜地興辦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服務實體。認真規劃并積極開發和經營集體的土地資源,進一步完善集體的水面、果園、山林、茶園以及荒山、荒灘等農業專業承包,按規定收足管好承包收入。
d25844--010618xjk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化解村級債務的意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化解村級債務的意見(蘇政辦發[2001]28號2001年3月16日)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行農村稅費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