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社會法類 >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全康辦〔2012〕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
(全康辦〔201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殘聯:
為貫徹落實《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提出的任務要求,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制定了《〈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提出:“大力開展社區康復,推進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提出:“普遍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初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社區康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國際上開展殘疾人康復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國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快速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不斷推進,為我們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十一五”期間,通過積極融入社區衛生、社區建設工作,在社區康復示范區、縣培育活動的帶動下,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服務更加規范,內容更加充實。至“十一五”期末,全國開展社區康復的市轄區為807個,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為1569個,分別占全國市轄區總數和縣(市)總數的90.5%和68.9%,為“十二五”全面開展社區康復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社區康復工作也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社區康復工作如何開展,如何豐富社區康復服務的內容,如何進一步提高社區康復服務水平與工作質量等。
為了完成《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及《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提出的任務目標,在總結“十一五”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的基礎上,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殘疾人康復需求的實際出發,特制定本辦法。
一、任務目標
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依托各級各類醫療、康復、教育機構,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在城市地區開展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在農村地區發展簡便易行,經濟適用的康復技術,提供基本社區康復服務。
每個縣(市、區)建立1-2所示范性的殘疾人社區康復站。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社會化的社區康復工作體系。
社區康復工作需要加強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和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靠社會化的工作體系組織實施。
1. 明確部門職責、實行目標管理。
(1)衛生部門。
將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加強基層衛生機構的康復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為殘疾人直接提供醫療康復服務;落實城鄉醫保政策,培訓人員,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康復知識和技能水平;普及康復知識,開展健康教育;指導社區內的康復服務及殘疾人開展自我康復訓練;做好殘疾預防工作。
(2)民政部門。
將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納入社區服務工作計劃;提供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場所;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對貧困殘疾人進行救助。
(3)教育部門。
指導教育機構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發揮特殊教育機構作用,開展融合式教育,對社區進行技術指導。
(4)殘聯。
組織制定并協調實施社區康復工作計劃,建立技術指導組,督導檢查,統計匯總,推廣經驗,管理經費;組織康復需求調查;建立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檔案;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建立社區康復協調員工作隊伍;提供直接服務或轉介服務;指導殘聯康復機構建設;普及康復知識,提高殘疾人自我康復意識。
(5)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
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負責社區康復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
2.健全和完善技術指導網絡。
依托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專家技術指導組,制定和完善有關技術標準,編寫培訓大綱和教材,培訓技術骨干和師資力量,深入地方指導,推廣實用技術,參加檢查評估驗收。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建立健全殘疾人社區康復專家技術指導組,依托當地的專業機構分別成立肢體殘疾、精神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按照“十二五”殘疾人輔助器具工作的要求建立輔助器具供應服務機構,面向基層社區培訓人員,傳授訓練方法,普及康復知識,提供康復服務和指導,進行督導檢查等。有條件的縣(市、區)充分利用資源,建立相應的的康復技術指導中心或專家技術指導組,培訓基層康復人員,指導開展康復服務。
3.完善服務網絡,提供康復服務。
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室)、社區康復站(室)、鄉鎮衛生院、學校、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輔助器具服務社、福利企事業單位等現有機構、設施、人員的作用,資源共享,形成社區康復服務網絡,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及時有效的康復服務。在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建立康復科、室,在各類社區服務設施內開辦工療、娛療、農療、日間照料等康復站、點,開展相關工作。
建立殘疾人社區康復協調員隊伍。各街道(鄉鎮)設置專人分管殘疾人康復工作,各社區配備社區康復協調員。社區康復協調員可以由政府購買公益崗位提供,也可由社區居委會干部、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殘疾人及其家屬兼任。通過培訓上崗,負責組織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摸底調查,建立康復服務檔案,向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信息和轉介服務,協調組織社區內有關機構、人員,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和相應的支持。
(二)制定工作計劃。
地方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應以國家《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為依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工作計劃,明確任務目標、主要措施、實施進度、統計檢查及經費保障等。為確保五年工作計劃的落實,還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部署工作任務,提出工作要求,檢查工作進度,發現解決問題,為下一年工作打好基礎。
在制定社區康復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應加強與當地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和專家技術指導組的溝通,聽取各方意見,認真研究問題,反復修改文稿,形成共識,推動工作開展。
(三)培訓人員。
培養和建立由社區康復管理人員、社區康復員、社區康復協調員、志愿工作者、殘疾人及其家屬組成的社區康復工作隊伍,是做好康復服務,提高質量的關鍵。培訓要遵循實用性原則,采取逐級培訓的方式進行。建立資格認證和考核制度,形成穩定的工作隊伍。社區康復協調員的培訓應依據《全國殘聯系統康復人才培養規劃(2005-2015年)》以及《殘疾人康復人才建設“十二五”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
(四)開展康復需求調查,建立服務檔案。
縣(市、區)殘聯牽頭,協調衛生、民政、教育、統計、婦聯、人口計生等部門,負責組織和指導轄區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工作,對參加調查的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入戶調查內容、表格填寫和統計匯總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街道、鄉鎮殘聯指導所轄社區組織醫務人員、社區康復協調員、志愿者、殘疾人工作者、社區居委會或村委會人員,深入殘疾人家庭進行康復需求調查,掌握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和康復需求等情況,填寫《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中“康復需求調查表”,并由社區康復協調員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建立康復服務檔案。對于社區內新發生的殘疾人,要及時報告、提供有效服務。
除集中進行的需求調查外,社區康復協調員應密切聯系社區的殘疾人,隨時了解社區殘疾人的康復需求變化情況,根據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及時向上級康復機構或衛生醫療部門轉介,或在社區內利用各種資源提供力所能及的康復服務。
(五)組織開展綜合性的社區康復服務。
社區康復服務涵蓋各類殘疾人的康復服務內容,應根據康復服務的內容性質,由不同的機構人員負責實施:
1.殘疾篩查、診斷:社區康復協調員會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入戶進行殘疾篩查和功能評定,早期發現各類殘疾,掌握社區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2.建立康復服務檔案:社區康復協調員或由社區居委會指定專人,為社區內殘疾人建立康復服務檔案,做好工作記錄,動態掌握康復需求與服務情況。
3.提供綜合性康復服務。依據篩查、診斷結果,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需要進行康復治療和醫學功能訓練的殘疾人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包括對視力、聽力、智力障礙者進行早期篩查、診斷并轉介;對肢體障礙者,進行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訓練;監督、指導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藥。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社區養老機構,為有需求的精神、智力、肢體等各類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和養護服務。利用殘疾人社區康復站,對殘疾人及其親友進行康復知識和技能培訓,安排輕度智力殘疾人、病情穩定的精神病患者等各類殘疾人,開展工療、娛療、農療、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協助聾兒家長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組織社區內盲人開展定向行走訓練;為需要配戴輔助器具的殘疾人提供信息咨詢、輔助器具適配、階段性評估等服務。在專業機構及人員指導下,采取多種形式,為重度殘疾人提供清潔、洗浴等上門服務;在社區和家庭開展各種功能訓練,對社區和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環境改造。
4.康復知識宣傳和普及:社區康復協調員負責組織和協調衛生、教育、心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為社區內殘疾人及其親友舉辦知識講座,宣傳國家康復政策、開展康復咨詢活動,發放普及讀物,傳授殘疾預防知識和康復訓練方法,鼓勵殘疾人及其親友正確面對殘疾,樹立康復信心。
5.轉介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社區內難以診斷治療的患者轉介到上級醫療機構或專門康復機構。社區康復協調員根據殘疾人在醫療康復、輔助器具、社會保障、文化教育、職業培訓、勞動就業、無障礙環境改造及參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聯系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有效的轉介服務。
要注意堅持社區康復的基本原則,注意因地制宜和多個部門協調,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尤其是衛生、民政等部門資源,發揮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屬的作用,在制定計劃、實施康復服務的過程中征求他們的意見。農村地區要結合實際,發展簡便易行、經濟適用的康復技術,真正讓殘疾人受益。
(六)堅持典型示范,穩步推進。
“十一五”期間,衛生部、民政部和中國殘聯共同開展了“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縣”培育活動,共培育了347個區、市、縣。通過培育活動,有力地推進了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十二五”期間,要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擴大康復服務受益面。此外,為加強社區康復服務能力建設,中國殘聯將在每個縣(市、區)建立1-2所示范性的殘疾人社區康復站,以推動各地社區康復工作開展。
三、經費保障
中央財政主要用于組織協調、摸底篩查、扶持社區康復示范站建設、規范工作標準等方面,為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等各類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社區康復服務。地方財政根據各地實際,按不低于中央財政補貼標準投入相應配套經費。
四、登記統計
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在康復需求調查的基礎上負責組織填寫《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中的“康復需求調查表”,保存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或委托的社區康復站。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的人員每次服務后如實填寫《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中的“康復服務記錄”,并于每年第四季度進行康復服務評估,填寫“康復服務評估”中的相應內容。
縣(市、區)殘聯負責填寫《“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一)》,并上報至市(地、州)殘聯。地(市、州)殘聯匯總后填寫《“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二)》,并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匯總后上報中國殘聯信息中心。
五、檢查評估
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要按照《社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的要求,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定期進行檢查評估。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于2013年進行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中期檢查,2015年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附件:
1.“十二五”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
2.“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一)
3.“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二)
附件1:
“十二五”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2011-2015年)
編號:
姓名

地、市 區、縣(市)
街道、鄉鎮 社區、村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編制
目 錄
1、使用說明
2、康復需求調查表
3、康復服務記錄
4、康復服務評估
使 用 說 明
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既是我國政府提出的奮斗目標,也是殘疾人的迫切需求。在基層使用統一規范、適合各類殘疾人的康復服務檔案,是掌握殘疾人康復需求,提供有針對性服務,確保康復質量的關鍵環節,也是科學推進社區康復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依據中國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的要求,各地應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建立康復服務檔案。為此,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和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相關專家,并征求了地方意見,編制了“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2006年-2010年)。該檔案包括:康復需求調查表、康復服務記錄、康復服務評估三個部分,現就使用及填寫方法說明如下:
一、康復需求調查表
此表由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康復需求調查的基礎上負責組織填寫,保存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委托的社區康復站。其內容包括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和各類殘疾人的基本康復需求。填寫人員根據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在相應的□中劃√或填寫文字。“其它需求”欄中填寫本表未包括的康復需求內容。
二、康復服務記錄
康復服務記錄由提供康復服務的人員于每次服務后如實填寫。“服務情況”主要填寫提供服務的項目、方式、康復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康復服務計劃等。服務人員于每次服務后簽名,并交回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委托的社區康復站。
三、康復服務評估
康復服務評估于每年第四季度進行。內容包括“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服務效果評估”和“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三方面。“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由殘疾人或其監護人在相應□劃√并簽名;“服務效果評估”和“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由評估負責人分別在相應□劃√和文字描述;評估后由評估負責人簽名并交回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委托的社區康復站。
姓 名

性別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民族
監護人姓名

與殘疾人
關系
配偶□ 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 鄰里□ 其它□
聯系
電話

家庭住址

殘疾人證
有□ 無□
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離異□ 喪偶□
職 業
就業□ 未就業□ 務農□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學□ 初中□ 高中(專)□ 大學(專)□ 大學以上□
主要生活來源
個人所得□ 家庭供養□ 不定期社會救助□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市)□ 享受五保供養(農村)□
醫療保障情況
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享受農村合作醫療□ 得到醫療、康復救助□ 有其它醫療保險□ 費用全部自理□
生活自理程度
完全自理□ 需他人部分幫助□ 完全依賴他人幫助□
主要殘疾
視力:□ (盲□ 低視力□ )
聽力:□
言語:□ (失語□ 發音障礙□ 其他□)
肢體:□ (偏癱□ 截癱□ 腦癱□ 截/缺肢□ 兒麻后遺癥□
關節疾患□ 畸形□ 其他□)
智力:□
精神:□
殘疾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未評定□
致殘原因
致殘原因: 遺傳□ 先天□ 疾病□ 藥物中毒□ 創傷或意外損傷□
有害環境□ 原因不明□ 圍產期因素□ 接受熱輻射(桑拿、睡熱炕等)□ 噪聲□ 其他□
致殘時間: 年 月 (精神病首次發病時間: 年 月)
















康復
醫療
醫療診斷□ 殘疾評定□ 白內障復明手術□ 人工耳蝸植入□
肢體矯治手術□ 理療□ 傳統醫療□ 醫療、康復護理□
精神病服藥□ 家庭病床□ 住院□ 轉診□
功能
訓練
視 力: 盲人定向行走訓練□ 日常生活技能訓練□ 社會適應訓練□
低視力視功能訓練□ 其它□
聽力語言: 聽覺言語能力訓練□ 言語矯治□ 雙語訓練□ 手語指導□ 其它□
肢 體: 運動功能訓練□ 生活自理訓練□ 社會適應訓練□ 其它□
智 力: 運動能力訓練□ 感知能力訓練□ 認知能力訓練□ 其它□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語言交流訓練□ 社會適應能力訓練□ 其它□
精 神: 工(農)療□ 社會適應訓練□ 作業治療□ 娛(體)療□ 其它□
輔助
器具
視 力: 助視器□ 盲杖□ 盲人書寫用具□ 盲人報時用具□
聽力語言:助聽器□ 人工耳蝸□ 語言訓練器具□ 會話交流用具□
智 力: 認知圖片□ 認知玩具□ 啟智用具□
肢 體: 生活自助器具□ 輔助坐、臥、翻身、站立器具□ 拐杖及助行器具□
輪椅、手搖三輪車等代步工具□ 防褥瘡墊□ 集尿器具□
坐便器具□ 閱讀書寫器具□ 操作電腦輔助器具□ 裝配假肢□
裝配矯形器□ 其它器具□
精 神: 文體用品□
其它服務:購買□ 租借□ 咨詢□ 信息□ 維修服務□ 家居環境無障礙改造□
指導制作輔助器□
心理
服務
心理咨詢□ 心理治療□ 家庭成員心理支持□ 其它□
知識
普及
培訓殘疾人□ 培訓親友□ 家長學校□ 普及讀物□
知識講座□ 公益活動□ 社會宣傳□ 其它□
轉介
服務
康復醫療□ 功能訓練□ 輔助器具□ 心理服務□ 信息服務□
知識普及□ 文化教育□ 職業培訓□ 勞動就業□ 生活保障□
家庭無障礙改造□ 參與社會生活□ 其它□
其它
需求
填寫日期: 年 月 日 填寫人:

康復需求調查表
康 復 服 務 記 錄
服務日期
服 務 情 況
服務人員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可另加頁)
康 復 服 務 評 估
2011年度
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名):
服務效果:優良□ 一般□ 較差□
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文字描述)
評估人(簽名):
2012年度
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名):
服務效果:優良□ 一般□ 較差□
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文字描述)
評估人(簽名):
2013年度
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名):
服務效果:優良□ 一般□ 較差□
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文字描述)
評估人(簽名):
2014年度
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名):
服務效果:優良□ 一般□ 較差□
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文字描述)
評估人(簽名):
2015年度
殘疾人康復服務滿意程度: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殘疾人或監護人(簽名):
服務效果:優良□ 一般□ 較差□
下年度康復服務建議(文字描述)
評估人(簽名):
附件2
“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一)
填表單位(公章):
指標名稱
指標單位
指標代碼
數量
所轄社區數

1
其中:已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社區累計數

2
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數

3
其中:本年度新增社區康復協調員人數

4
已建社區康復站社區累計數

5
其中:本年度新建社區康復站社區數

6
社區內殘疾人總數

7
其中:已建社區康復服務檔案人數

8
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累計人數

9
本年度新增接受社區康復服務人數

10

填表說明:市轄區、縣(市)殘聯負責填寫此表,并上報至地市殘聯。
指標說明:
指標1 指市轄區或縣(市)所轄的社區總數。
指標2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社區累計數。
指標3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經配備的專(兼)職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數。社區康復協調員是指社區內負責組織衛生、教育、心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為社區內殘疾人及其親友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康復咨詢活動,發放康復科普讀物,傳授殘疾預防知識和康復訓練方法的人員。
指標4 指本年度新配備的專(兼)職社區康復協調員人數。
指標5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經建立殘疾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累計數。社區康復站是指社區內為殘疾人提供各種康復服務設施的統稱,包括用于精神、智力殘疾人康復的工(農)療站、娛療站、日間照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科等。
指標6 指本年度新建殘疾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數。
指標7 指市轄區或縣(市)所轄社區內的殘疾人總數。
指標8 指社區內已經建立社區康復服務檔案的殘疾人人數。
指標9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市轄區、縣(市)依托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累計人數。
指標10 指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市轄區、縣(市)依托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本年度新增的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人數。
附件3
“十二五”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二)
填表單位(公章):
指標名稱
指標單位
指標代碼
數量
市轄區總數

1
其中: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市轄區累計數

2
本年度新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市轄區數

3
縣(市)總數

4
其中: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累計數

5
本年度新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數

6
所轄社區數

7
其中:已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社區累計數

8
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數

9
其中:本年度新增社區康復協調員人數

10
已建社區康復站社區累計數

11
其中:本年度新建社區康復站社區數

12
社區內殘疾人總數

13
其中:已建社區康復服務檔案人數

14
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累計人數

15
本年度新增接受社區康復服務人數

16

填表說明:地市殘聯根據各市轄區、縣(市)填報的社區康復統計匯總表(表一),匯總后填寫此表,并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匯總后上報中國殘聯信息中心。
指標說明:
指標1 指所轄區域內市轄區總數。
指標2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開展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市轄區累計數。
指標3 指本年度內新開展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市轄區總數。
指標4 指所轄區域內縣(市)總數。
指標5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開展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縣和縣級市的累計數。
指標6 指本年度內新開展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使各類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縣和縣級市總數。
指標7 指所轄區域內的社區總數。
指標8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社區累計數。
指標9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經配備的專(兼)職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數。社區康復協調員是指社區內負責組織衛生、教育、心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為社區內殘疾人及其親友舉辦知識講座,開展康復咨詢活動,發放康復科普讀物,傳授殘疾預防知識和康復訓練方法的人員。
指標10 指本年度新配備的專(兼)職社區康復協調員人數。
指標11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已經建立殘疾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累計數。社區康復站是指社區內為殘疾人提供各種康復服務設施的統稱,包括用于精神、智力殘疾人康復的工(農)療站、娛療站、日間照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科等。
指標12 指本年度新建殘疾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數。
指標13 指所轄社區內的殘疾人總數。
指標14 指社區內已經建立社區康復服務檔案的殘疾人人數。
指標15 指截至本年度年末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市轄區、縣(市)依托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累計人數。
指標16 指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市轄區、縣(市)依托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和家庭,本年度新增的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人數。

評論

獨步走天涯

一萬個贊[贊][贊][贊][贊][贊]向全國殘疾人士致敬[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20分鐘前

拼一個春夏秋冬

這種情況多久才能實現,作為患者家屬我好期待

1小時

∝許嵩╮

檢測醫生技術的唯一標準是能讓病人盡早出院螎入社會生活,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為國家社會生產提供動力,活力

8小時

風云秒殺

♂同城客戶多

5天前

我在這

政策落實到位,縣市各廠辦企業多接收'殘疾人就業。要向河南支持白象方便殘疾人企業樣,在各縣市多辦一些適合殘疾人就業工廠,減輕國家負擔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聽力語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聽力語言康復“十二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全康辦〔2012〕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全國殘聯康復工作會議工作報告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全國殘聯康復工作會議工作報告的通知(全康辦〔2011〕1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殘聯:2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進行“十一五”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終期檢查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進行“十一五”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終期檢查的通知(全康辦〔2010〕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進行“十一五”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 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關于進行“十一五”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全康辦〔2008〕1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台湾省| 抚远县| 合作市| 瑞昌市| 宝坻区| 扬州市| 繁昌县| 南京市| 新绛县| 汝城县| 同德县| 金堂县| 屏山县| 辽阳县| 屯昌县| 阿坝| 元氏县| 沙洋县| 金乡县| 资阳市| 延长县| 阿拉善盟| 长沙县| 陈巴尔虎旗| 孝义市| 芦溪县| 曲水县| 松桃| 故城县| 儋州市| 加查县| 乌兰浩特市| 宁武县| 平陆县| 石嘴山市| 隆回县| 仙游县| 汶上县| 罗山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