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啟用2010版銀行票據憑證的通知
2025-08-02 22:38
478人看過
銀行
票據
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啟用2010版銀行票據憑證的通知(銀發[2010]299號)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啟用2010版銀行票據憑證的通知
(銀發[2010]299號)
中國人民銀行上??偛?,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 (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 國家開發銀行, 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
為提高票據憑證的防偽性能,保證票據的流通和安全使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啟用 2010 版銀行票據憑證 (以下簡稱新版票據),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于新版票據憑證調整的防偽工藝
現金支票、轉賬支票、匯票、非清分機本票紙張使用新型專用水印紙;清分機支票、清分機本票紙張使用新型專用清分機紙;匯票、非清分機本票紙張中增加安全線;所有紙張中增加新型熒光纖維;所有票據憑證均采用雙色底紋印刷。
二、關于新版票據憑證印制標準的調整
(一)票據號碼。所有票據的號碼調整為 16 位,分上下兩排。上排 8 位數字所賦信息相對固定,其中前 3 位為銀行機構代碼(見附件 1),第 4 位為預留號(暫定為 0),第 5、6 位為省別地區代碼(采用全國行政區劃代碼前兩位,見附件 2),第 7 位為票據種類 (1 為現金支票,2 為轉賬支票,3 為清分機支票,4 為銀行匯票,5 為銀行承兌匯票,6 為商業承兌匯票,7 為非清分機本票,8 為清分機本票),第 8 位為印制識別碼;第二排 8 位數字為流水號,仍采用現有的滲透性油墨印刷。
(二)支票。統一支票底紋顏色,不再按行別分色;現金支票的主題圖案為梅花,轉賬支票、清分機支票主題圖案為竹;支票號碼前不再冠地名;現金支票上的“現金支票”字樣改為黑色印刷。
(三)匯票。統一匯票(含華東三省一市銀行匯票)底紋顏色,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不再按行別分色;匯票主題圖案為蘭花;銀行匯票號碼前一律不再冠地名;銀行承兌匯票左上角不再加印各行行徽;取消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左上角無色熒光暗記。
(四)本票。本票主題圖案為菊花;行名前不再加印統一徽記;號碼前不再冠地名。
(五)所有票據小寫金額欄分隔線由實線改為虛線。
三、關于新版票據憑證格式、要素內容的調整
(一)支票。取消小寫金額欄下方支付密碼框,調整為密碼和行號填寫欄(現金支票只有密碼欄);將 “本支票付款期限十天”調整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十天” ;存根聯 “附加信息”欄由三欄縮減為兩欄,相應擴大收款人填寫欄;背面縮小附加信息欄,背書欄由一欄調整為兩欄; “附加信息”欄對應的背面位置加印溫馨提示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簽發空頭支票由中國人民銀行處以票面金額 5%但不低于 1000 元的罰款”
(二)匯票。 取消銀行匯票收款人賬號;小寫金額欄增加億元位;將左上角 “付款期限壹個月”調整為 “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壹個月” ,并移置票據左邊款處;印制企業名稱改印在票據背面左邊款;銀行承兌匯票票面右下框增加密押欄。
(三)本票。增加小寫金額欄;將左上角 “付款期限貳個月”調整為 “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貳個月” ,并移置票據左邊款處;印制企業名稱改在票據背面左邊款; 金額欄右下方增加密押欄和行號填寫欄。
四、關于新版票據憑證價格的調整
支票、匯票和本票每本 25 份。綜合考慮防偽印制成本變化和市場情況,本著印制企業和商業銀行成本分擔原則,票據印制企業向商業銀行出售支票,暫定為每本 7.5 元,銀行本票和商業匯票、銀行匯票暫定為每本 10 元。
銀行向客戶收取的票據憑證工本費,仍按照 《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結算業務收費的通知》(計價[1996]184 號文)的規定執行,即支票、銀行本票的憑證工本費每份 0.20 元(每本 5 元);銀行匯票、商業匯票的憑證工本費每份 0.28 元 (每本 7 元) 。
五、關于新版票據憑證的啟用和訂貨管理
(一)新版票據憑證的啟用時間。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新版票據憑證正式啟用,銀行訂購票據一律為新版票據?,F行票據可繼續使用至 2011 年 2 月 28 日。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一律使用新版票據,但對 2011 年 3 月 1 日前簽發的舊版票據,各銀行仍應受理。
舊版票據停止使用后,對剩余的舊版票據憑證,各銀行要認真做好清理工作。 對客戶已購未用的舊版票據, 銀行應按原售價及時購回,集中銷毀。
(二)新版票據憑證的訂貨管理。各銀行在申請票據制版和訂購新版票據時,應向印制企業提供本行的銀行機構代碼,及時編制新版票據訂貨計劃,確保新版票據按期使用。各銀行和印制企業要嚴格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加強對新版票據的訂貨管理,切實防范風險。
(三)新版票據憑證的啟用準備工作。此次新版票據憑證防偽工藝、印制標準及格式要素調整內容較多,變化較大,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強管理,做好宣傳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各銀行要做好新舊票據的換版過渡準備工作, 要根據票據調整內容及時修改相關業務系統和軟件,做好員工培訓和向客戶的宣傳工作。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要加強新版票據憑證的印制管理,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協助銀行做好宣傳培訓工作,保證新版票據啟用工作的順利貫徹實施。
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 (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時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各城市商業銀行、 城市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外資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
附件: 1. 銀行機構代碼表
2. 省別地區代碼表
中國人民銀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件1
銀行機構代碼表
行別代碼
行名
行別代碼
行名
001
中國人民銀行
402
農村信用合作社
102
中國工商銀行
403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103
中國農業銀行
501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104
中國銀行
502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105
中國建設銀行
503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1
國家開發銀行
504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2
中國進出口銀行
505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203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506
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301
交通銀行
507
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302
中信銀行
509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03
中國光大銀行
510
永亨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04
華夏銀行
511
上海商業銀行
305
中國民生銀行
512
永隆銀行有限公司
306
廣東發展銀行
513
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07
深圳發展銀行
514
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08
招商銀行
531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09
興業銀行
532
美國銀行有限公司
310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533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13
城市商業銀行
534
美國建東銀行有限公司
314
農村商業銀行
536
紐約銀行
315
恒豐銀行
551
印度國家銀行
316
浙商銀行
561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17
農村合作銀行
563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18
渤海銀行
564
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319
徽商銀行
565
日本山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20
村鎮銀行
566
日本住友信托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21
重慶三峽銀行
581
挪威銀行公共有限公司
322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
591
韓國外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01
城市信用合作社
593
友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續表
行別代碼
行名
行別代碼
行名
594
韓國產業銀行
712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595
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13
德國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96
韓國中小企業銀行
714
德國西德銀行有限責任公司
597
韓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15
德國巴伐利亞州銀行
611
馬來西亞馬來亞銀行有限公司
716
德國北德意志州銀行
616
菲律賓首都銀行及信托有限公司
717
中德住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
621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31
意大利羅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22
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32
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31
盤古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41
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32
泰國泰京銀行大眾有限公司
742
瑞士銀行有限公司
633
泰華農民銀行大眾有限公司
751
加拿大豐業銀行有限公司
641
奧地利中央合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52
蒙特利爾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651
比利時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61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
652
比利時富通銀行有限公司
766
葡萄牙儲蓄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61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71
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662
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72
寧波國際銀行
663
荷蘭萬貝銀行
773
新聯商業銀行
671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責任公司
774
協和銀行
672
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公眾有限公司
775
華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673
英國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
776
荷蘭合作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681
瑞典商業銀行公共有限公司
781
廈門國際銀行
682
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有限公司
782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691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85
華商銀行
694
東方匯理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787
華一銀行
695
法國外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04
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
711
德國德累斯頓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10
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
附件2
省別地區代碼表
省別簡稱
地區代碼
省別簡稱
地區代碼
北京
11
湖北
42
天津
12
湖南
43
河北
13
廣東
44
山西
14
廣西
45
內蒙古
15
海南
46
遼寧
21
重慶
50
吉林
22
四川
51
黑龍江
23
貴州
52
上海
31
云南
53
江蘇
32
西藏
54
浙江
33
陜西
61
安徽
34
甘肅
62
福建
35
青海
63
江西
36
寧夏
64
山東
37
新疆
65
河南
41
全國
00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