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關于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若干意見
2025-08-02 07:59
278人看過
學校
預案
災害
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關于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若干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民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民政局:黨中央、國務院十分
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關于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民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民政局: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學校減災工作。2005年7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廣泛宣傳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和自救知識。要在中小學開設公共安全課程,培養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增強他們遇險自救和逃生能力”。回良玉副總理、華建敏國務委員和陳至立國務委員也多次對減災教育和學校減災做出重要指示。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學校減災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學校減災能力和學生避災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學校的財產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現就加強學校減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學校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校減災是國家綜合減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自然災害發生嚴重的國家,平均每年因災造成2000多人死亡,少年兒童最容易受到傷害。2005年6月10日,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中心小學遭受暴雨山洪襲擊,造成105名學生喪生。今年6月份,福建建甌市因洪澇災害造成該市4681名考生不能按時參加高考。目前,全國共有中小學校58.37萬所,各級學校70多萬所,學校的減災工作關系到2億3千多萬學生的生命安全,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當前,學校減災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校,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識不到位,對學校減災工作重視不夠;二是學校減災應急體制還不夠健全,責任不夠明確。學校減災應急預案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預案演練不夠,缺乏實際減災應急經驗;三是學校減災科普宣傳教育不普及,教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災、自救、互救常識;四是學校校舍建筑規劃、選址不當或達不到規定的防災標準,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五是學校減災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必備的防災設施。為此,要充分認識學校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做好學校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學校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以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學校預防和應對突發災害的減災能力為重點,全面增強師生的減災觀念,切實提高師生的避災自救能力,努力提高學校校舍建筑安全,營造安全的教育環境,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學校減災的工作目標是:“十一五”末,要初步建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學校協作開展減災宣傳教育的合作機制;全國學校減災應急預案制定率達到100%;建立有關部門與學校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預警預報信息通報制度;建立健全學校減災信息采集報告制度,全國100%的學校設有災情信息員;將減災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采取學校課程教育、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學校減災知識普及率達到70%,災害高風險區學校減災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全國80%的學校基本配備安全消防設施,有條件的按照中小學布局和社區情況,以校舍為基礎共建社區應急避難場所。
三、將災害風險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
加強學校課程中的災害風險教育內容,并編入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同時安排一定課時進行學習;加強對教師減災知識的培訓,使每所學校有1-2名具有減災專業知識的教師;充分利用學校遠程教育網絡、演播室、編輯室、語言實驗室、視聽教室、多媒體教室等電教資源,開展減災教育;對老少邊窮地區,地方主管部門要加大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力度,為學校開展減災教育創造條件。
積極開發減災教育資源、創新減災教育形式。要編制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減災科普讀物、張貼畫、動漫課件等;要向中小學生推薦優秀的災害教育影視作品,采取學校集中播放和學生自己觀看等多種方式,傳播災害知識和避災自救的成功案例;要通過團組織、少年先鋒隊等學生組織,采用征文、繪畫、演講、文藝節目、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以“減災”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活動;要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等宣傳陣地,普及減災知識。
四、制訂和完善學校減災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預案,結合學校所在區域環境、災害發生規律和學校學生特點,抓緊制訂和完善學校減災應急預案,并加強對預案編制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檢查。同時,要加強對預案的動態管理,不斷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提高學校應急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積極開展減災應急預案演練。根據城市與農村學校的不同特點,開展緊急疏散、災害救助、逃生自救及生存訓練等方面的應急預案演練,制定切實可行的演練計劃和保障措施,各學校每年要組織1-2次有針對性的演練活動;演練活動結束后,要及時進行總結,針對演練活動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對預案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使預案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提高學校建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做好新建、改建、擴建校舍的規劃和選址,保證校舍建筑質量。新建、改建、擴建校舍要嚴格執行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建設規劃,選址要由專業部門進行災害風險評估,堅決避免在災害高危地區新建校舍;校舍建筑要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防災減災標準,綜合考慮避災設施建設與相關配套項目,全面加強校舍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提高校舍的抗災能力。
完善和改進學校減災基礎設施和設備。各級各類學校以學生宿舍、學校校園內教職工宿舍、食堂、實驗室、教室、電腦室、圖書室、會議室等人群集中場所為重點開展減災安全檢查,整改隱患。完善學校的減災設備,配備必要的安全消防設備、逃生自救器具、應急照明燈和應急廣播系統等;在緊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應急避難場所等地,要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六、組織開展“減災示范學校”評比和今年“國際減災日”宣傳教育活動
為使學校減災工作落到實處,總結學校減災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將在全國中小學中開展“減災示范學校”評比活動,表彰在學校減災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2007年5月份評選首批100所全國“減災示范學校”,“十一五”期間評選1000所,授予榮譽牌匾。“示范學校”實行動態管理,通過評選活動,以點帶面,促進全國范圍內學校減災活動的深入開展(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組織開展今年“國際減災日”期間活動。今年“國際減災日”期間,各級減災、教育、民政部門要結合今年減災活動的主題,積極協調有關方面,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學校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減災應急預案演練、召開減災公眾教育座談會、減災知識競賽、發放減災科普宣傳冊、觀看災害題材影片等多種方式,推進全國學校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減災知識,提高減災意識。
七、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的領導,健全機制,做好宣傳
為切實推進學校的減災工作,國家減災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負責指導全國學校減災工作,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開展學校減災工作的情況,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學校減災工作;各級減災、教育和民政部門要把學校減災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要成立學校減災組織協調機構,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認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大對學校減災工作的經費支持,保證減災活動的順利開展。
要加大學校減災工作的宣傳力度。各級減災、教育和民政部門要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學校減災工作,要豐富減災科普宣傳內容,創新減災宣傳教育形式,注重實際效果。要加強與電視臺、廣播臺、報刊雜志、網站等新聞媒體的溝通與協調,特別報道在學校減災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報道減災成功案例,宣傳在學校減災工作中的先進事跡和模范人物,為加強學校減災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附件:2006年“國際減災日”宣傳標語口號
國家減災委員會
教育部
民政部
二????六年十月十日
附件:
2006年“國際減災日”宣傳標語口號
防災減災從娃娃抓起
減災知識進課堂 安全意識傳萬家
讓校園遠離災害 讓學生安全成長
學習減災知識 營造安全家園
減少災害 利國利民
防災減災 重在行動 貴在堅持
減輕災害 共創和諧
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傳播減災文化 共創人類文明
增強青少年的減災意識
落實減災責任,加強減災教育
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