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的意見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的意見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的意見(武政辦〔2007〕155號)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的意見
(武政辦〔2007〕155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7〕1號)關于“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的要求,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有力推進我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工作提出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統籌大科教、培訓大人才、發展大農業的觀念,以培養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知識、新產業、新生活等特征的“五新”農民為重點,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著力提高農民的學習、創業、致富能力,為農村家園建設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設農村基層干部隊伍、農場(莊園)主、合作社長隊伍、能工巧匠隊伍、科技示范隊伍和骨干農民隊伍等“五支隊伍”,實現農民從就業型向創業型轉變,從身份型向職業型轉變,從經驗型向知識型轉變,從單干型向組織型轉變,從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等“五大轉變”,使全市農民的綜合素質在中部地區保持領先水平。主要任務是:
(一)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到2011年,全市培養2000名“學得精、用得著、留得住”,政治堅定有信念、實踐宗旨有辦法、發展經濟有本領、依法辦事有能力、清正廉潔有威信的基層干部隊伍。
(二)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到2011年,全市培養1000名(其中合作社長300名)具有創業和創新精神、能進行專業化生產和規模經營的農場(莊園)主及合作社長隊伍。
(三)適應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到2011年,全市培養1萬名在旅游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以及特色手工業等方面有所作為的能工巧匠隊伍。
(四)適應農民對農業技術信息服務需要,到2011年,全市培養2萬名(其中科技示范戶5000戶、核心示范戶200戶)有技術專長、管理能力和群眾威望的科技示范隊伍。
(五)適應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提高優勢農產品的科技競爭力的需要,到2011年,全市培養10萬名熟練掌握主導產業生產技術及相關知識、能成為農業發展主力軍的骨干農民隊伍。
三、工作重點
(一)優化整合培訓資源。要建立新的培訓機制,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科學技術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組織網絡優勢,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切實提高培訓效率,建立村有指導員、組有示范戶、戶有致富能人的技術傳播網絡。
(二)加大培訓創新力度。在培訓形式上,要扎實推進“五大工程”,搭建“梯層”培訓體系。一是實施“領頭雁培訓工程”。通過組織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百萬中專生計劃”和現代遠程教育,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二是實施“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通過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和扶植,引領農民開辟增收門路、傳承民間傳統工藝和文化,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通過在農村家園建設創建村“進村辦班”,以明晰致富門道,提高農民生產技能,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四是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按照農業生產崗位規范的要求,通過農廣校、星火學校、職業成人學校,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水平。五是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重點開展實用技術普及培訓,通過專家一對一技術指導、貼息貸款等措施,支持科技示范戶做大做強產業,提升示范帶動能力,帶領農民走科學化種養之路。
在培訓方法上,要堅持“五個結合”,即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堂與田間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講課與座談討論相結合,大專家與土專家相結合。
在培訓內容上,要與重點項目、板塊農業、產業帶、“一村一品”、家園建設緊密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發展生產的水平。
(三)健全培訓制度體系。一是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根據教學的需要,不斷充實農民教育培訓的專門師資力量。組織好師資培訓,建立既有教學能力又有實踐指導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平臺。實施專兼職教師聘任制度,根據培訓內容的需要,從龍頭企業、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廣泛吸納農業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不斷充實農民教育培訓的師資庫,到2011年,要建設規模不少于1000人的師資庫。通過專家講師團、科技小分隊等形式,有組織、有計劃、系統性、大規模地培訓農民。二是要加強培訓網絡體系建設。以市農業學校為龍頭,市、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星火學校、職業成人學校為骨干,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各類技術推廣機構為補充,構建新型農民培訓的骨干網絡,建立一批農民培訓教學基地。到2011年,開辦10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班”,建設1000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校”,實現課堂培訓、農民創業與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三是開展“農民講壇”評先活動。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彰、評先活動,努力培養一批學用結合緊密、培訓通俗易懂的農民講師,打造一批農民培訓品牌和精品農民講壇。
(四)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繼續推進廣播、電視、網絡“村村通”建設,建設好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平臺,辦好“都市田野風”專欄,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移動通訊等現代傳播手段,開展農業手機短信、網上視頻點播、語音信息查詢等新型服務,加快農業科學技術傳播,讓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及時、快捷、簡便地獲得農業科技信息。要進一步加強現代遠程教育,完善農村科普示范體系。在關鍵農時,運用科技下鄉、科技趕集、科技大篷車等農民喜聞樂見且快捷高效的科技傳播方式,使農民對先進實用技術能夠看得見、聽得到、學得會、用得好。
(五)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繼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抓好文化惠農工程,建設好“小小科技館”、“農家書屋”,組織市、區專業劇團、電影放映隊深入農村基層演出、放電影,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新農村“領頭雁”培訓陣地,廣泛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政策法規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增強農民改革創新意識、文明誠信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公平競爭意識、勤儉節約意識與團結合作意識,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農民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六)加強農技隊伍建設。強化公益性農技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構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行為社會化、服務形式多樣化、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的農村公益性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益性服務質量和效率。解決好基層農業服務人員的待遇問題,改善和提高基層公益性農技服務的條件和手段。加強對農村基層公益性服務專業技術人員的行業管理,積極搞好培訓和職稱評審工作,提高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四、政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培養新型農民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培養新型農民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狠抓落實。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決定建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為召集人,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科技、財政、人事、勞動保障、水務、農業、文化、林業、廣電、氣象、新聞出版局,市外辦及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農科院、市農機辦等部門和單位有關負責人為成員的市培養新型農民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有關區是推進新型農民培養工作的主體,也要建立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市、區要成立專家組,實行行業技術工作首席專家負責制,制訂各行業培養新型農民的具體工作方案,明確培訓內容、落實培訓措施、量化培訓指標、監督培訓進程、考評培訓績效。
(二)增加經費投入。按照《農業部財政部關于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農科教發〔2006〕2號)要求,從2007年起,我市在100個農村家園建設創建村啟動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每個村培訓40名新型農民,每個培訓示范村補助培訓資金1萬元,所需培訓資金從農村家園建設致富門道明晰專項資金中列支,以后將逐漸擴大培訓規模。按照《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實施綠色證書工作的通知》(農科發〔2001〕53號)精神,從2007年起,對每個獲得“綠色證書”的農民,市、區各給予50元資金補助。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脫產大專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鄂農科發〔2006〕49號)規定,對參加“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學生,從2007年起,每生每年補助2500元,由市、區財政共同承擔。
(三)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新型農民培養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典型經驗和培訓效果,為培養新型農民營造良好的氛圍。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利用各種手段,組織開展新型農民培訓的大型活動,調動科技人員和農民參與新型農民培養的積極性,全面推進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都市農業人才隊伍工作。
二00七年十月十八日

評論

決戰↘天下

跟實際種地的沒什么關系,

5天前

帥瞎你的狗眼

就是養牛沒有扶持

5天前

怪咖女王嘻唰唰

武漢的農村在那里[我想靜靜]

10天前

墮落灬鷹

全力做好“三農”工作 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板

半年前

一陣風一場夢

推進鄉村振興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金府〔2007〕9號)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金山工業區,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單位: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衡政發〔2017〕8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現代農業園區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南寧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南寧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南府辦〔2015〕98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管委會,市級各雙管單位,市直各事業、企業單位:為全面貫徹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桂政辦發〔2015〕46號)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新型職業農民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7日農辦墾[2016]1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廣州、南京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深圳市| 新乡县| 明光市| 灌南县| 五大连池市| 三原县| 绥棱县| 布拖县| 长兴县| 靖安县| 类乌齐县| 黎川县| 铜山县| 商河县| 余姚市| 鹰潭市| 榆林市| 鹤壁市| 南江县| 阜南县| 兴仁县| 旌德县| 玉门市| 邵阳县| 读书| 武鸣县| 买车| 舞阳县| 玉树县| 远安县| 通渭县| 苗栗市| 临西县| 淮阳县| 启东市| 仪征市| 长宁县| 卢氏县| 星子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