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指導意見
2025-08-01 00:03
307人看過
農資
企業
創新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指導意見(供銷農字〔2015〕5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供銷合作社,中國供銷集團及其相關成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指導意見
(供銷農字〔2015〕5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供銷合作社,中國供銷集團及其相關成員企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以下簡稱中發11號文件)精神和“六代會”的部署要求,切實提升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企業的為農服務水平和綜合競爭實力,加快構建形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著力打造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現就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深刻認識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重大意義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永恒主題,持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是農資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新的形勢下,農資經營服務創新工作更加凸顯出其必然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是適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深刻變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加快轉變,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迫切需要發展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隨著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傳統的施肥用藥方式利用率低、浪費大,加重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板結,已經不適應農業生產發展要求。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迫切需要農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服務。
(二)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是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內在要求。中發11號文件明確指出,供銷合作社要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服務;要創新農資服務方式,推動農資銷售與技術服務有機結合,加快農資物聯網應用與示范項目建設。推動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經營服務創新,是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方式和手段的內在要求。
(三)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是農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農資行業競爭激烈,各種社會資本紛紛搶灘進駐;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企業盈利空間和能力日益縮小;網上直銷、電子商務等新型經營方式不斷沖擊,傳統的銷售方式面臨重大挑戰。與此同時,國家對農資行業的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市場化進程不可逆轉。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面前,農資企業不轉型就沒有出路,對此農資企業應該有高度的緊迫感、危機感,要加快以服務創新來拓展市場、擴大經營、提升競爭能力,切實推進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
二、全面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中發11號文件精神和“六代會”總體部署,堅持為農服務宗旨,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信息技術引領,以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為目標,以建設農資現代經營服務網絡為重點,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加強項目建設為抓手,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全面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
到2020年,把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行業打造成服務功能完備、服務方式多樣、流通網絡健全、體制機制靈活、企業運行高效的經營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成為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農資企業實現從單純農資供應商向農業綜合服務商的升級轉型。
--因地制宜、契合需求的多種農資經營服務方式更加靈活有效,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特色鮮明、可復制推廣的服務模式。
--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農資現代經營服務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優化,重點突出、影響力強、集約高效的流通網絡新格局基本形成。
--充滿活力、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農資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優化,系統內部業務協同、運轉高效,資本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基本實現。
(二)基本原則。推進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一是始終堅持為農服務宗旨,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和農民的個性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牢牢鞏固流通優勢,充分發揮系統農資企業長期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組織優勢和整體優勢,完善優化流通網絡,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三是緊緊把握現代農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直面新事物、新情況、新變化,及早籌劃、掌握先機、創新發展。
三、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主要任務
(一)拓展規模化、全程化、個性化服務。充實服務內容,聚合社會服務資源,拓寬服務廣度和深度,努力覆蓋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農業生產全過程,推動農資銷售服務與技術指導、生產作業、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相結合,逐步形成規模化、系列化、標準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廣泛推廣應用大田托管、代耕代種、股份合作、產銷對接等多種農資經營服務方式,積極推廣保姆式服務、定制服務、產業融合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努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穩步開展金融信貸服務,努力解決農民生產經營中的資金短缺難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資企業轉型發展,積極拓展其他經營服務領域,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多種類、多樣化服務需求。
(二)推進“互聯網+農資”建設。加快推進農資物聯網應用與示范,健全完善農資質量追溯系統,打造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加強行業協會經濟運行監測,強化物聯網技術在企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中的推廣應用。加強農資流通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建成集服務、交易、結算、物流配送管理于一體的智慧農資服務平臺,積極促進線下實體農資經營網絡與線上服務平臺的有機融合,逐步實現農資物流管理智能化和農資服務精準化。積極探索發展農資電子商務,整合系統資源,打造上下一體、統一協作的供銷合作社農資電子商務平臺。
(三)加強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的供應服務。根據農業種植結構和耕地質量變化,優化貨源結構,增加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的比重。加快建設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生產基地,增加摻混肥、水溶肥、緩(控)釋肥、有機肥等肥料品種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高標準農膜的市場供應量,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益。加強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的合作,加大技術攻關,開展農資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推廣,為農民提供更多科技含量高、環保高效、使用簡便的農資產品。
(四)優化農資網絡布局和運營管理。完善農資流通網絡發展規劃,提升“新網工程”實施成效,整合利用各方資源,促進系統農資網絡有效對接、統一協作,建設全國性、專業性、區域性服務平臺,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加強糧食主產區、交通樞紐、農資集散地等重要節點的農資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和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善倉儲、配送、分銷及服務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強網絡終端建設,進一步改造、優化農資經營門店、莊稼醫院等終端布局,做好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零距離對接,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資直供比例。宣傳推廣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建設標準體系,加大標準實施力度,適時開展農資網絡等級評定工作,以“標準統一”促進“管理規范、運營有序”,提升農資網絡運營質量。
(五)念好農業投入品“減”字訣。引導農戶科學施肥、用藥,提高肥藥利用率,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等物流體系。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統防統治,逐步探索靶向防治,推廣高效產品,降低和防范農業面源污染。加大對高效肥、有機肥、低殘留農藥、高標準農膜的營銷推廣力度。積極參與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試點,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
(六)加大新型莊稼醫院建設力度。進一步強化技物結合,提升技術服務優勢,按照新型莊稼醫院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標準,加大軟硬件投入,擴展服務功能,推進集農資配送、農機植保合作和傳統莊稼醫院功能于一體的新型莊稼醫院建設。依托新型莊稼醫院,通過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推進農資科技下鄉,宣傳推廣作物解決方案等服務方式,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七)增強項目意識和運作水平。項目建設是農資企業創新經營服務的重要抓手。要根據農業需求多樣化、農資營銷專業化、為農服務技術化的發展趨勢,重點加強農資物聯網、新型莊稼醫院、農資配送中心、農資物流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的項目建設。要重視農資項目的執行管理和績效管理,分類別、有規劃、有重點地推進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庫建設,提高項目建設水平。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承接政府購買農資服務,開展公益性農資項目建設。
(八)創新農資企業體制機制。探索引進社會資本、吸引戰略投資者、IPO上市等投融資及資本運作,發展混合所有制,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為農服務能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按照有關規定在規范的基礎上鼓勵骨干員工持股,積極引進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在用工和分配制度上給予傾斜,充分調動企業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推進企業經營服務市場化,按照市場規律創新發展戰略,及時調整和實施有效的經營服務對策,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運行機制。采取資產收購、股權置換、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實施跨地區兼并重組,打造一批農資企業集團。積極探索業務的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形成供銷合作社系統業務聯動運作的強大優勢。
(九)密切農企利益聯結。積極領辦、創辦或入股各類農民合作社,以“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方式開展農資服務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莊稼醫院、配肥站、為農服務中心等基層網點的作用,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促進農資先進適用技術入田到戶,解決好農資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十)強化農資科技服務隊伍建設。重視引入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提高技術人員在企業員工隊伍中的比例。采取農業技術培訓、科學施肥用藥指導、植物栽培知識講座、病蟲害防治知識講解、新產品宣傳推廣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現有員工的農化知識水平和服務能力,更好地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管理等農業生產全鏈條服務。加強農化服務人才培養,開展莊稼醫生培訓和資質認定,利用遠程技術指導、網絡視頻培訓等方式,提高農資經營人員的技術服務能力。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抓好落實。農資是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傳統業務和支柱產業,事關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大局。各地供銷合作社要高度重視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工作,將其納入本地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范疇,統籌考慮,抓緊部署落實。要加快改革創新,因地制宜選擇突破方向,以點帶面,深入推進,以農資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經營服務的成效促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扎實推進。
(二)推廣典型,加強督導。各地供銷合作社要加強對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調研,認真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加大宣傳推廣,引導系統農資企業踐行為農服務宗旨,大力推進經營服務創新,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切實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為農服務水平。要加強對農資經營服務創新的試點建設,強化指導、督查,確保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實到位。
(三)加大支持,營造環境。總社“新網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等各種項目及資金要加大對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的支持力度。各地供銷合作社要做好優惠政策措施和儲備任務等的爭取和落實,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多渠道爭取資金和項目,積極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爭取將農資科技服務等納入當地政府的公益性服務之中,為農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2015年12月8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