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2025-08-02 14:40
354人看過
企業
金融機構
金融
荊門市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荊政發[2015]13號2015年5月22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漳河新區,屈家嶺管理區,荊門高新區,大柴湖開發區,市政府各部門:為
荊門市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荊政發[2015]13號 2015年5月22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漳河新區,屈家嶺管理區,荊門高新區,大柴湖開發區,市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應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現就我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主體。引進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中介服務機構,豐富金融市場主體。推動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支行和社區銀行。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實現村鎮銀行縣(市、區)全覆蓋。扶持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推動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業務運營規范的小額貸款公司到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交易、發行私募債、開展資產證券化,拓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向下延伸服務網點和開展業務,推動農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
二、建立企業融資對接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和小微企業“主辦行”制度。對“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和特色產業園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優先安排信貸資金。加強融資對接,各縣(市、區)要組織對轄區企業進行調查摸底,篩選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歷史信用記錄良好,但存在暫時資金困難的實體經濟企業報市經信委,由市經信委會同市政府金融辦組織行業專家和金融專家共同研究確定銀企對接名單,每月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確保社會融資總額每年達到200億元以上,貸存比每年提高2-3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超過GDP與CPI增速之和2-3個百分點。
三、減輕企業還貸壓力。督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設定貸款期限,提高貸款期限與企業生產經營周期的匹配度。豐富完善貸款品種,大力推廣“循環貸”、“無間貸”等貸款模式,采取分期還款等靈活還款方式,減輕企業一次性還款壓力。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后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前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
四、創新信貸服務模式與產品。鼓勵商業銀行與財政、經信等部門及保險機構合作,探索以“助保貸”、“政銀集合貸”、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產品為主要載體,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服務模式;創新推廣“荊創貸”、知識產權質押等金融產品,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于”目標。加大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廣力度,強化“三農”產業信貸支持。實施金融服務網格化戰略,搭建從城市到農村、從線上到線下的立體化金融服務網絡。
五、提高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能力。支持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中小企業到滬深交易所上市、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推動小微企業到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培育具有較強融資能力的中介機構為企業融資。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開展融資合作,推動股權質押貸款和并購重組。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券。
六、增強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能力。加強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各縣(市、區)建立不少于1家由政府出資、控股或相對控股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逐年充實政府出資的融資性擔保機構資本金,5年內市級每年補充不低于5000萬元,縣(市、區)每年補充不低于2000萬元。提高各類擔保機構與民營資本的對接能力,推動擔保機構與各類金融機構和資本合作,拓寬資金來源。
七、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實體經濟。以縣(市、區)為主體開展試點,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民間資本管理和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規范民間融資行為,提高民間投融資效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天使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八、探索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引進、扶持互聯網金融企業,鼓勵和推動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金融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開展融資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支持企業與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融資。
九、發揮財稅政策杠桿作用。由政府、銀行和企業共同出資建立過橋資金池。設立荊門市產業發展基金、城市發展基金和創新創業基金,形成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的引導基金。設立政銀合作基金、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科技金融基金等子基金,重點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擁有技術優勢、發展潛力大、社會誠信好,但抵押不足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增進和風險補償。及時兌現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發展和市直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融資規模的獎勵政策。
十、加快建設便利融資的要素市場。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建設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培育規范化的流轉市場,為擴大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創造條件。探索設立再生資源、農副產品交易所,積極發展資本要素市場。
十一、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設荊門市公眾信用信息平臺,整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和民間借貸信用數據,運用電子政務建設成果,整合政府部門業務系統信用數據,實現社會信用數據共享共用和聯動監管。建立失信企業曝光臺,通過媒體對失信市場主體予以曝光。
十二、嚴肅金融監管紀律。金融監管部門要督促金融機構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建設誠信文化,對全市各類銀企對接協議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清理整頓銀行業虛假承諾續貸情況。對落實不力的予以通報,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引導會員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社會責任感。
十三、加強對融資成本的監督檢查。金融管理部門要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規定,進一步規范服務收費,對誠實守信、經營穩健的小微企業減費讓利。督導小額貸款公司執行不超過上限的貸款利率。督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合理降低企業擔保費率,政府獨資、控股或相對控股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費率不得超過2%。定期開展金融機構不合理收費專項治理行動,制定融資成本清單和價格指導標準,對違規收費行為依法依規給予處罰。
十四、有效防范和處置金融風險。各地要加強對企業資金鏈的風險監測,對信貸風險進行排查,制定和完善金融風險處置預案。對于出現信貸風險的企業,所在地政府要早介入、早協調,避免信貸風險進一步傳導、擴大,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部門聯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高息借貸等非法金融活動和惡意逃廢債、貸款欺詐行為。開展金融債權案件清理執行專項活動,加大金融積案執結力度,切實維護金融債權。建立民間融資風險防范和處置聯席會議,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置民間融資風險。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新鄉市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新鄉市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新政文[2015]128號)為發揮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我市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和健康發展,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