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
2025-08-02 14:50
293人看過
服務業
加快
鼓勵
金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永昌縣、金川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中央、省屬在金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步伐,促進消費
金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
永昌縣、金川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中央、省屬在金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步伐,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充分發揮生活性服務業在推動全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的支撐作用,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6〕26號)精神,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增進人民福祉、適應消費需求為主線,以著力增加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服務質量、著力改善消費環境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創新政策支持,大力倡導崇尚綠色環保、講求質量品質、注重文化內涵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積極培育生活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城鄉生活性服務業均衡協調發展,為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和諧提供重要支撐。
二、主要任務
以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旅游服務、文化服務、體育服務、法律服務、批發零售服務、住宿餐飲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等貼近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生活性服務領域為重點,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促進傳統生活消費方式向現代型、服務型轉變。
(一)家庭服務。健全城鄉居民家庭服務體系,推動家庭服務市場多層次、多形式發展。引導家庭服務企業多渠道、多業態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規模化經營、網絡化服務,創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務品牌。整合、充實、升級家庭服務業公共平臺,健全服務網絡,實現一網多能、跨區域服務。完善社區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集嬰幼兒看護、養老、家政服務、洗衣、家電維修、美容美發、快遞服務等于一體的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促進房地產中介、房屋租賃經營、物業管理、搬家保潔、家用車輛保養維修等生活性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加快城鎮生活性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在有條件的鄉村建立綜合性服務網點,提高農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支持有辦學能力的機構開設家政培訓班,實現分級持證上崗服務,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人社局,縣區政府)
(二)健康服務。推進健康服務產業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加快建立與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相適應的健康服務體系。積極培育發展檢測咨詢、護理保健、康養旅游、體育健身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護理院、康復醫院,支持有條件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加快市第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市中心醫院住院部綜合大樓、市養老康復中心等項目建設,鼓勵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積極推廣社區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以醫院為支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提高對長期臥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療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的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等服務質量。積極發展健康保險,開發長期護理商業險以及與健康管理等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完善健康服務標準體系,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推動互聯網與健康服務融合發展,構建健康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縣區政府)
(三)養老服務。認真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4〕50號),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以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主體,以社區為紐帶,建立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支持社會力量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規范化、個性化服務。加快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繼續擴大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試點,為城鄉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降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門檻,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舉辦規模化、連鎖化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教育、體育健身、休閑旅游、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強化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和從業人員培訓,提高養老護理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縣區政府)
(四)旅游服務。推進旅游景點規模化、旅游設施完備化、旅游產品多元化、旅游服務全域化。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大力培育旅游產業要素,著力開發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互動性較強的旅游產品,打造“靜景凈、暢慢優、文情養”的高品質旅游。加快推進“紫金花城·神秘驪?y”大景區建設,以紫金賞花、驪?y揭秘、祁連攬勝、工礦探奇、鄉村尋美、沙漠歷險等旅游項目為重點,加大玫瑰谷、市植物園、市區西部沙棗胡楊觀賞林、花文化博覽館、婚慶文化街、國家畫院金昌創作基地等項目的推進力度,扎實推進以驪?y文化產業園為依托的房車及自駕車營地、游客集散服務中心、驪?y影視城、驪?y文化展示中心等項目。加強與農墾企業合作發展,實施虞美人特色花卉生態觀光旅游基地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科技、養生養老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強特色主題產品的開發力度,增強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互聯網+旅游”,扶持新城子鎮油菜花觀賞基地、南壩鄉“楓葉印象”景觀帶、紅山窯鄉陶藝等項目,著力培育自駕旅游、戶外探險、康體養生、研學旅游等新型旅游業態,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加快景區間道路建設,合理布局建設服務區、游步道、觀景臺、停車場及旅游交通引導標識。引進經濟型連鎖快捷酒店、商務酒店,加快發展家庭公寓、農家客棧、城鄉民宿等設施,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推出香草花卉、鎳工藝品、地方土特產品等特色旅游商品,通過線上線下立體營銷,拉動旅游消費。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根據自身實際,鼓勵彈性作息,將帶薪休假與地方特色活動、民族傳統節日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條件,刺激旅游消費。(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文廣新局、市體育局,縣區政府)
(五)文化服務。進一步完善我市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興辦文化實體,不斷壯大文化市場主體。爭取培育年產值500萬元以上文化企業10家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加快“鄉村舞臺”與“農家樂”等村級旅游示范點的融合發展及城市街道(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加快“印象金昌”文化創意園、商業風情街建設進度,積極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鼓勵優秀原創文學作品、網絡視聽節目精品的創作生產。引導文化企業利用淘寶網、騰訊網、京東商城等開設文化產品網絡旗艦店、專賣店,大力發展網絡營銷。實施“寬帶廣電”戰略和“新聞出版廣電+”行動計劃,推動廣播、電視、圖書、報刊、網絡等媒體融合發展。利用數字電影、3D電影等高新技術,推行在線選票、電商銷售和網上營銷。(責任單位:市文廣新局,縣區政府)
(六)體育服務。推動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加速建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體育服務體系。創新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健身休閑產業,打造集體育訓練、競賽表演、健身休閑、場館服務、中介培訓、體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體育產業基地。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方面的特色作用,培育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機構,推廣“運動處方”。大力發展群眾參與度高、市場空間大、帶動能力強的體育項目,以足球、籃球項目為重點,抓好“三大球”運動的普及,鼓勵學校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健全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注冊制度,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健身活動。繼續辦好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夏令營暨中國金昌國際青少年生存訓練營活動,加大體育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體育旅游精品線路。鼓勵企業加強產品開發和服務創新,促進體育旅游、體育物業、體育傳媒、體育會展、體育廣告、體育影視、體育文學創作、體育衍生產品等新型業態發展。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利用,結合城市化發展統籌規劃體育設施建設,在城市社區全面建設10―15分鐘體育健身圈,合理布點布局,建設、改造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籠式足球場、戶外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廣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鼓勵社會組織開展體育培訓和健身服務咨詢。(責任單位:市體育局,縣區政府)
(七)法律服務。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法律服務需求。健全法律服務網絡,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方式,深化“雙聯法律服務直通車”活動,提高面向基層、農村和普通百姓的法律服務能力。強化法律援助工作,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市、縣兩級要全面建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擴大法律服務覆蓋面,積極為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加快發展公職律師、公司律師隊伍,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規范司法鑒定,健全完善司法鑒定管理和使用緊密銜接的運行機制。推動法律服務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法律服務機構為大眾服務的水平。創新服務方式,深化服務內容,讓法律服務成為大眾消費品。做好涉外公證業務,為商事交往提供優質服務。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法律服務機構。制定支持法律服務業發展的改革措施,優化法律服務發展環境。(責任單位:市司法局,縣區政府)
(八)批發零售服務。實施城鄉市場體系建設工程,積極發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農產品一級交易市場和縣鄉便民市場。加快尚都百匯商業廣場、銘鋒首座奧特萊斯廣場、國芳萬和城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進度,在永昌縣和金川區改建縣鄉便民市場各1個。健全農產品流通網絡,打造收購加工、倉儲保鮮、交易配送等系列化的流通服務鏈。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機制,確保特色農產品進城,工業品、生產資料下鄉。著力抓好潤昌源農業綜合市場、和鑫源蔬菜冷鏈物流等項目。促進“三網”融合,推動電商、網購、快遞等快速發展。圍繞全省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積極爭取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全國農村電商平臺落戶金昌。加快推進永昌縣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積極發展社區商業和鄉村電商,加強社區便利店和鄉村電商網點建設,積極推進40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項目,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上門服務、社區配送”等新興快遞配送模式,搶抓國家鼓勵汽車消費和推進成品油價格形成新機制的政策機遇,深入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清理整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郵政管理局,縣區政府)
(九)住宿餐飲服務。積極發展主題飯店、特色餐飲、農家樂、鄉村客棧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細分業態。繼續進行全市名優特色小吃挖掘工作,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宣傳我市已整理的99種特色美食。扎實推進農家樂改造項目,爭取新改建20家農家樂,積極引導住宿餐飲行業創新營銷模式和服務方式,運用電子商務等平臺拓展市場,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發展。通過網絡團購、微博打折、微信促銷、刷二維碼等新型營銷方式,吸引年輕消費群體。鼓勵發展預訂平臺、中央廚房、餐飲配送、食品安全等支持傳統餐飲業升級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積極開展餐飲行業服務技能培訓,爭取每年培訓300人次,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安全質量過程監管等制度,實現食品從農產品市場準入到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來源可溯、問題可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區政府)
(十)教育培訓服務。加快推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省級實驗區建設,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99.88%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保持99.75%以上,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2%以上。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完成市五中新建項目一期工程。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加大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積極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培訓,為社區居民提供人文藝術、科學技術、幼兒教育、養老保健、生活休閑、職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務。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導,以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為主體,企業全面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圍繞“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戰略,探索職業院校與“走出去”企業聯合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加快職業教育國際化步伐。(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縣區政府)
三、政策措施
(一)改革創新體制。切實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清理廢除妨礙形成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服務業市場。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取消和減少前置審批,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工商注冊登記場所限制,建立適合生活性服務業特點的未開業企業、無債權債務企業簡易注銷制度,建立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積極擴大養老、醫療等服務貿易進口,推動旅游、文化、體育、專業服務等服務貿易出口。(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編辦、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二)擴大有效供給。充分發揮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要素集聚優勢,以商貿物流、信息技術、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培育服務業發展新動力,形成新的增長點。鼓勵利用“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等服務,提升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推動我市新興產業“雙創”示范基地、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建設。鼓勵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在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快阿里巴巴全國農村電商平臺落戶工作,推進永昌縣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提升商貿物流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積極發展新型商業模式。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區建設,緊緊圍繞電商扶貧計劃,拓寬農產品、特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促進農村物流、金融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工信委)
(三)改善消費環境。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有利氛圍,拓展服務領域,創新發展模式,豐富服務供給,暢通投訴渠道,促進消費需求釋放。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質量服務體系,完善商會、行業協會、保險金融等專門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消費者組織、新聞媒體參與的產品與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形成企業規范、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整合部門和行業現有信用系統,加快建立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加大失信聯合懲治力度,逐步形成以誠信為核心的生活性服務業監管制度。嚴厲打擊居民消費領域亂漲價、亂收費、消費欺詐、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計量作弊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服務市場秩序。完善網絡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擔保、損害賠償、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等制度,落實經營者問責和賠償制度。引入第三方檢測認證等機制,加強商品質量監管,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四)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城市和農村生活性服務基礎設施,以健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和結構升級。完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優化充電站(樁)、公共自行車等交通服務設施布局,綜合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推進綜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加大農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力度,重點加強貧困鄉村飲水、動力電、通信、交通、電商、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貧困鄉村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強農村新型社區集中供熱、污水處理、物業管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村民自我管理、業主自治,補齊農村生活性服務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現代郵政快遞物流體系。強化網絡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統籌提高城鄉有線和移動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市縣基礎網絡,實施光纖寬帶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村村通”工程,促進服務信息的開放與共享。圍繞旅游休閑、教育文化體育和健康養老家政等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大景區、精品景區、特色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文化、住宿等為一體的城市現代化綜合體。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停車場、立體停車庫建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旅游局、市文廣新局)
(五)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推動重點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升級試點工作。全面推動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建立誠信計量管理制度,規范集貿市場、餐飲行業、商品超市等領域計量行為。健全執法打假聯動機制,暢通網絡、通信等投訴渠道,積極受理舉報投訴和質量爭議,嚴厲查處質量違法行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銷不合格產品和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與國家、行業配套的服務業標準體系,抓緊制定家政、養老、健康、文化、體育、旅游、餐飲、社區服務等重點服務領域關鍵標準。加強服務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實施監督力度。鼓勵支持服務業企業開展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加強標準宣傳貫徹培訓,積極培育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技術隊伍。(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
(六)加快對外開放。推進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領域有序開放。依托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驪?y文化國際旅游節、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夏令營暨中國金昌國際青少年生存訓練營活動等平臺,積極發展會展和節會經濟,支持具備條件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品牌。提升境外投資環境、投資項目評估等服務水平,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法律、會計、稅務、信息、金融、管理等專業化服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旅游局、市體育局、市文廣新局)
(七)加大財稅、金融、價格、土地政策引導支持。
財稅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運用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市場化融資手段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積極落實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的公共體育設施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政府購買養老、健康、體育、文化、社區等服務,擴大市場需求。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加快推進“營改增”改革。(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地稅局)
融資政策:建立健全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與政策環境,豐富金融產品種類,創新投融資渠道,推進融資租賃等新型服務業態發展。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債、集合債券(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和甘肅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從組織架構、信貸資源配置、考核機制等方面加大對生活性服務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鼓勵商業銀行在商業自愿、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拓展抵(質)押擔保物范圍,專業化開展知識產權質押、倉單質押、股權質押、保理等多種方式的金融服務。發展融資擔保機構,通過增信等方式放大資金使用效益,增強生活性服務業企業融資能力。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加大農村地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布設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布放ATM、POS機、轉賬電話等,提升農村地區支付結算便利性。(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金昌市中心支行、金昌銀監分局)
價格政策:對商業、倉儲等不適宜錯峰運營的生活性服務行業,研究實行電價支持政策。對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的公共體育設施給予財政補貼以促進健康發展。清理不合理收費,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取消異地取款、購物、餐飲等行業刷卡手續費。(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金昌市中心支行)
土地政策:發揮規劃引導作用,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中充分考慮生活性服務業設施建設用地,予以優先安排。繼續加大養老、健康、家庭、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用地政策落實力度。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住宿、餐飲、停車場等旅游接待服務企業。(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
(八)推動職業化發展。依托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施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病患服務員等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專項培訓。鼓勵從業人員參加依法設立的職業技能鑒定或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相應等級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鼓勵和規范家政服務企業以員工制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務,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培訓、統一管理。完善政府、用人單位和社會互為補充的多層次人才獎勵體系,對與生活性服務業相關的文化創意與設計、自主研發、經營管理等人才進行獎勵和資助。(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
(九)建立健全地方性政策。完善與生活性服務業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工作,貫徹落實《專利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專利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加大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在民生、重大項目和優勢產業等重點領域,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研究制定我市文化產業促進方面的地方性政策。(責任單位:市知識產權局、市工商局、市文廣新局)
(十)建立健全地方性統計制度。根據國家和省上有關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統計指標體系,明確有關部門統計任務,著力抓好生活性服務業法人單位注冊落地工作。建立健全部門間名錄庫和數據共享機制,逐步建立生活性服務業信息定期發布制度。(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發改委)
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的重大意義,按照職責分工認真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加強政策引導、監督檢查和資金支持力度,做到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舉,切實把服務業打造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縣、區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盡快研究制定本地區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的實施方案。
金昌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5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濟政發〔2015〕16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和市委十屆八次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