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川辦發[2006]20號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為充分發揮保險在涉農領域防災減損、經濟補償、社會保障等方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
(川辦發[2006]20號 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為充分發揮保險在涉農領域防災減損、經濟補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機制與作用,切實增強農業、農村和農民抵御自然災害風險和應對意外傷害事故的能力,健全農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推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開展“三農”保險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認清新形勢下開展“三農”保險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
“三農”保險,是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服務對象的綜合性保險業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確定的、較小費用支出轉移和分散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不確定損失的一種制度安排,是市場化、商業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與輔助管理機制。積極發展“三農”保險,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三農”保險,有利于保障農業生產穩定進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四川是自然災害多發省,災害頻發、并發且災情嚴重,受災區域較廣。各種頻發的自然災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正常生產,而單靠政府救助能力有限。當前我省農村各種專業合作組織蓬勃涌現,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逐步增強,種植業、養殖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但在農業生產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同時,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風險也在逐步積聚。降低農業自然災害損失,減輕政府救助壓力和推進農業現代化,都迫切需要運用保險這種市場化、商業化的手段來防范、轉移和分散各類風險。
(二)發展“三農”保險,有利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隨著國家對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社會財富不斷增多,但農村公共安全保障機制還未形成,一旦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損失巨大,容易給政府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隨著農民可支配收入的穩步增長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家具、電器、農業機械、交通運輸工具等進入農民家庭,為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遇災損失重的隱患。開展農村綜合改革,減免各項稅費,妥善安置鄉鎮機構分流人員,離不開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這些都需要保險業積極參與其中,開展防災減損工作,及時給予經濟補償,吸納部分分流人員,以充分發揮其“穩定器”、“安全閥”和“助推器”的作用。
(三)發展“三農”保險,有利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省大部分農民初步擺脫了貧困,但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依然不高,遭遇災害事故和疾病,很可能因災返貧、因病致貧,因而對涉及健康、安全領域的保險潛在需求很大。中心城市周邊地區已富裕起來的農民在養老、投資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多層次的保險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保險可及時“補位”,形成有力的安全支撐,為農民生活提供保險保障。
二、科學規劃,明確發展“三農”保險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切實調動多方面積極性,形成推動“三農”保險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促進“三農”保險快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多地分享到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主要目標。2006年至2010年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川的農村保險服務網絡,實現全省縣縣有保險機構、鄉鄉有保險人員、村村有保險服務。力爭到2010年末,種養兩業保險為全省農村提供150億元的保險保障,對我省農業生產的覆蓋面達到5%左右。農村人身保險保費收入超過150億元。縣域保險規模進一步擴大,有2個縣(市、區)“三農”保費收入超過5億元、20個縣(市、區)“三農”保費收入超過1億元,保費規模達到全省總額的60%。
(三)重點任務。積極穩妥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繼續穩妥推進眉山奶牛保險、資陽和內江生豬保險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試點區域和范圍;按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和自愿的原則鼓勵和引導瀘州市、涼山州和攀枝花市等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黃牛、牦牛、煙草保險業務;積極探索“支部+協會+保險”、“龍頭企業+保險”等種植業和養殖業保險的多種經營方式,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保險方式擴大保險覆蓋面;組織有條件的保險機構成立農業保險共保體,對高風險農業經營項目提供支持保護體系。
大力發展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和學生平安保險。積極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與試點工作,圍繞國家有關政策對農村養老保險開展補充商業保險,以擴大農民養老保險的保障范圍和提高保障水平;推動保險業積極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廣泛開展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健康保險;大力開展低費率、高保障的農村人口和外出務工農民意外傷害保險;積極發展農村中小學生平安保險,提高參保率,為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服務。
加快發展農村財產保險和責任保險。加快推進鄉鎮企業、礦產開采、工程承包等領域的責任保險,提升企業風險管控水平;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擴大農村中小企業財產保險的覆蓋面,提高中小企業財產保障度;大力發展農村家庭財產保險,增強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積極發展農村中小學校校方責任險,降低學校管理風險。
三、政府主導,各級各部門合力推動“三農”保險發展
推動“三農”保險是一項事關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受益的系統工程,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角度,站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形成合力,切實推進我省“三農”保險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三農”保險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政府、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協調,及時幫助解決“三農”保險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大力營造良好的保險環境,構建誠信社會,打擊各種騙保行為,維護保險機構和投保人的合法權益,為“三農”保險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積極配合,搞好協調。各相關部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配合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摸清農村種養兩業和養老、醫療對保險需求的實際情況,加強宏觀指導,為保險機構開展“三農”保險業務提供準確及時的需求信息。財政部門要整合各項支農資金,充分利用保險的放大效應,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率,對參加種、養兩業保險的保戶進行保費補貼,增強農民參保積極性,擴大保險的社會覆蓋面。努力爭取中央財政在“三農”保險方面的優惠政策與措施。工商部門要依法及時為開辦“三農”保險的保險機構辦理有關工商注冊登記、年檢等事項。畜牧防疫部門要將保險防疫納入農業防疫體系,加強鄉鎮防疫站建設,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切實降低保險機構經營風險。救災防災部門要加大對災害事故頻發地區的檢查、督促力度,尤其在制訂和實施救災應急預案時積極引入保險機構參與,充分發揮保險機構輔助社會管理的功能,不斷提高防災救災工作水平。教育部門要為農村學校、教師和學生參加校方責任保險、校園財產保險、教師補充醫療保險和意外險、學生平安保險提供便利條件。新聞機構要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積極宣傳保險的功能作用,不斷提高群眾保險意識,加強與保險監管部門的聯系溝通,對保險業的敏感性問題要嚴格把關,為“三農”保險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農村金融機構要在信貸資金投放上優先考慮投保企業和農戶的貸款申請,對龍頭企業和參保農戶可適當降低貸款利率和提高貸款額度。
四、開拓創新,積極推動我省“三農”保險上新臺階
我省各級保險機構要從服務“三農”工作大局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發展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的保險業務。
(一)健全完善發展“三農”保險的制度與措施。各保險機構應高度重視“三農”保險業務,成立負責“三農”保險業務的專門工作部門,由公司總經理直接領導;要對發展“三農”保險進行科學規劃,擬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要根據發展目標制定推進“三農”保險業務發展的相關制度和保障措施;要將“三農”保險業務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在人、財、物等方面向“三農”保險業務傾斜。
(二)積極穩妥推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按照“先起步、后完善,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繼續堅持“政府主導、公司經營、農民自愿、逐步達到以險養險”的發展思路;注重選擇制種、生豬、奶牛、山羊和科技推廣等產業化程度較高,對當地農村經濟影響較大的項目作為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及時總結推廣農業保險試點經驗,充分利用試點積累的基準數據,適度穩妥增加試點保險產品和擴大試點業務范圍。
(三)努力探索“三農”保險的多種經營方式。各保險機構要對政策性業務實行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封閉運行;對商業性業務按照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可用非虧損業務彌補虧損業務,用其他效益險種收益補貼種植業、養殖業保險可能產生的虧損,逐步實現“以險養險”,自求平衡。大膽探索對特定項目和特定地區的“三農”保險進行行業共保,以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
(四)不斷提高“三農”保險服務水平。要加大產品創新力度,認真進行農村保險市場調查,針對農村市場購買特點,結合不同地區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開發設計條款簡明、費率低、保障全、覆蓋廣、繳費靈活、理賠便捷、信守承諾的符合農民愿望和適合農民消費習慣的保險產品;制訂完善的服務質量標準,從產品設計、銷售、理賠等各個環節為廣大農民提供便捷、高效、規范和誠信的保險服務;樹立防賠結合、防重于賠的意識,積極參與、配合、組織和協調農村各種防災減損工作,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
(五)建立完善“三農”保險服務網絡。保險機構要合理設立農村機構網點,充分利用網點區位優勢覆蓋周邊地區;加強農村保險營銷人員隊伍建設,吸收符合條件的鄉鎮事業單位分流人員,培養一支既熟悉保險業務又了解農村、農民和精通農業生產技術的復合人才隊伍;充分利用農村郵政所、信用社、農技站、畜牧獸醫站和農業專業協會等網絡資源擴大現有保險營銷網絡的覆蓋范圍。
五、政策扶持、強化監管,確保我省“三農”保險平穩健康發展
保險監管部門要為保險機構開展農村業務提供“綠色通道”,優先批設縣及縣以下的支公司和營銷服務部;要探索試行農村代辦員制度,對涉農業務的代理人員,對其代理資格證書考試給予2至3年的過渡期,由公司培訓后發給展業證即可展業;加強與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涉農部門的溝通,了解需求信息并及時傳導到保險公司;加強調研,及時掌握最新情況與動態,定期開展“三農”保險業務分析和經驗交流,加大指導力度,推動“三農”保險業務加快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保險監管機關和農民權益維護機構要強化對涉農保險業務的監管、監督,凡是發現“欺農”、“坑農”、“害農”的保險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查處,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 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積極發展“三農”保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見(宜府辦發〔2006〕58號)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發
廣東省司法廳關于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意見 廣東省司法廳關于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意見(粵司[2006]145號)各地級以上市司法局,省監獄局、勞教局,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廳直各單位、機關各處室: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吉政辦發〔2014〕23號)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為貫徹落實《國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4〕105號)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農村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平原县| 宜君县| 武隆县| 乃东县| 石柱| 万年县| 综艺| 抚远县| 同仁县| 新建县| 井冈山市| 逊克县| 张家界市| 内江市| 叶城县| 桐梓县| 东港市| 日照市| 濮阳市| 普格县| 榕江县| 福泉市| 枝江市| 阿瓦提县| 大英县| 嘉禾县| 凌海市| 永修县| 应用必备| 博兴县| 辉南县| 马龙县| 平遥县| 齐河县| 海原县| 上饶县| 定西市| 剑阁县| 军事|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