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5-08-02 12:59
402人看過
服務業
醫療機構
計生委
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武政〔2016〕19號)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為進一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
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武政〔2016〕1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4〕5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經研究,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引入社會資本,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著力擴大供給、創新模式、健全體系、提高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作為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在保障基本健康服務的同時,加快發展非基本健康服務,實現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健康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均衡發展。
2.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化政府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責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增加健康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3.立足市情、創新機制。按照健康服務業發展與國家創新型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原則,轉變醫學服務模式,提升健康服務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理念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激發社會活力,建立符合市情、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服務業體制機制。
4.整合資源、協同發展。把健康服務業發展與旅游休閑、文化創意、養老服務等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實現協同發展。
(三)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定位,重點發展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保險、多樣化健康服務等健康服務及相關產業,形成功能完備、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健康服務業產業體系,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健康服務企業品牌,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服務人才。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市民健康服務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到2020年,實現健康服務業總收入2200億元,健康服務業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醫療服務業體系建設
1.加快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制訂《武漢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切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科學的補償機制、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構建協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公立醫院規劃布局調整,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建設標準,為社會辦醫預留發展空間。(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排第一位的責任單位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在符合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前提下,遵循同等條件下社會資本優先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基本醫療服務的薄弱領域,提供兒科、康復、老年護理等需求潛力大的??圃O施。鼓勵優質資本舉辦大型綜合性醫院和??漆t院。鼓勵具備醫療機構管理經驗的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療機構管理。加快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市場準入、醫保定點、重點??平ㄔO、職稱評定、學術地位、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等方面同等待遇政策。在區域醫療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不低于1.5張的標準為社會辦醫留出足夠空間。到2020年,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占總床位數的比例達到25%以上。(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制訂《武漢市區域衛生規劃(2016-2020年)》和《武漢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6-2020年)》。以城市核心區為功能優化區,以光谷生物城、蔡甸后官湖地區和黃陂盤龍城地區等為3個功能集聚區,以后湖、古田、四新、南湖、魯巷和楊春湖等為6個拓展完善區,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黃陂區、新洲區等為6個引導發展區,在四大空間分區均衡布局醫療衛生機構。以城市二級醫院轉型、改建、新建等多種方式,合理布局、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兒童醫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建設委)
(二)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
1.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鼓勵養老機構自建、合作建設、引入醫療機構或者興辦護理院。鼓勵醫療機構轉型或者增設老年護理機構,符合條件的可享受養老機構補貼。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醫院等療養機構之間的轉診合作。引入社會力量舉辦老年護理院、老年康復醫院和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醫療機構。到2020年,全市護理型養老床位占養老機構總床位的比例達到60%以上。(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2.開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建立完善社區老年人信息庫、健康信息檔案。鼓勵全科(家庭)醫生團隊與老年人家庭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系,通過開展居家養老、日間養老,開設老年康復病床,新增托管養老機構醫療業務等,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照料服務。加大對持有《殘疾人證》的老年人家居無障礙改造力度,并為其提供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力爭到2020年,全市80%以上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康復床位。(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市殘聯)
(三)積極發展健康保險
1.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在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的基礎上,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范化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發展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并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鏈整合,探索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金融工作局)
2.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健全完善市民醫療健康保障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管理體系。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財政局)
(四)支持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
1.全面發展中醫藥保健服務。鼓勵企業開發中醫藥養生保健產品,做大做強優勢品牌。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或者個體行醫,支持符合條件的零售藥店開展中醫坐堂。引導社會性質養生保健服務機構規范提供健康服務,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保健服務集團或者連鎖機構。力爭到2020年,全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以上的村衛生室具備較強的中醫藥保健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商務局)
2.加快培育健康護理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院整體轉型為康復護理機構,探索護理服務社會化。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增加養老護理床位,新建床位按照比例設置養老護理床位。推進社會資本投資開展以老年人群為對象的老年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心理咨詢、康復服務、緊急救援等業務,向居家老人提供養老護理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
3.積極推進健康體檢、咨詢、健康危險因素干預、母嬰保健服務等健康服務,引導體檢機構提高服務水平。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面向居民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簽約服務。加快發展心理健康服務,培育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心理干預和輔導機構。引進國內外品牌服務機構提供高品質母嬰保健服務。強化對體檢機構、健康管理機構、健康咨詢機構的日常監管。(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口區人民政府)
4.積極發展養生旅游服務。整合我市醫療保健、康體養生和生態旅游優質資源,重點扶持洪山區奧林匹克康體文化旅游特色街區、蔡甸區健康谷、黃陂區養老養生基地等項目,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打造一批特色醫療、康體和養生專項旅游項目。力爭到2020年,在我市形成獨具特色,并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醫療康體及養生旅游系列產品。(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體育局,洪山、蔡甸、黃陂區人民政府)
5.大力發展全民體育健身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管理。加大公共體育場館、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的推進落實力度,發揮公共體育場館綜合服務功能。大力實施全民健身精品戰略,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和信息平臺建設,將“江城健身e家”納入武漢智慧城市體系建設。完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區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00%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便捷、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
(五)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
1.加大醫療健康產品研發力度。大力培育合同研發、委托制造、大規?;驕y序、生物信息分析、轉化醫學、細胞治療、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等新業態。提高中藥標準化發展水平,加速發展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療藥物。支持數字化醫療產品和適用于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與健康物聯網等產品的研發,以及中醫診療、中醫藥養生保健儀器設備的開發。創新發展老字號藥店、馳名(著名)商標、知名商號。扶持老年人、殘疾人專用保健用品、康復輔助器具和其他相關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殘聯、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口區人民政府)
2.大力發展第三方服務。鼓勵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開展藥學研究、臨床試驗等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鼓勵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為健康服務機構提供質量認證、人力資源、財稅、法律、專利、后勤管理等專業化的服務。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的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口區人民政府)
3.支持發展健康服務產業集群。以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龍頭,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現代中藥、新西藥制劑、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和現代醫藥物流產業。推動中藥現代化發展,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大力研發中醫醫療保健器械、醫療激光儀器、激光美容設備、腫瘤早期診斷系統等醫學設備,重點研制可穿戴醫療設備、移動醫療設備、個人健康監測及管理、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推進光電子、信息、圖像處理、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優勢在醫療健康制造產業的延伸應用。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同濟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環同濟健康城”建設,促進醫療健康服務業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和創新業態高度集聚。(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口區人民政府)
4.重點培育大型藥品流通經營企業,著力構建現代醫藥物流網絡。大力發展現代醫藥商業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構建跨地區的醫藥流通領域信息資源網絡體系、物聯網系統、零售連鎖網。鼓勵現代醫藥商業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打造智慧醫藥物流集群。(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支持政策與保障機制
(一)健全人才支撐體系
1.加強人才培養。鼓勵市屬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健康服務業相關專業,加快培養健康服務業從業人員。依托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康服務業人才培養基地,對參加相關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且符合條件的人員,按照規定給予補貼。建立健全健康服務業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到2020年,初步建立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服務高效的健康服務業人才體系。(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體育局、市殘聯)
2.促進人才流動。加快推進規范的醫師多點執業,建立完善醫療聯合體內衛生人才流動機制。根據事業單位改革進度,推動醫務人員保障社會化管理,逐步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對在養老機構服務的具有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等方面,享有與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同等待遇。(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范的健康服務業準入制度,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在漢發展,對港、澳、臺以及外資在漢設立醫療機構或者目前我市沒有的特色??茩C構,在遵循國家、省、市現行政策前提下,適當放寬區域、數量、??频认嚓P限制條件。加大對本地生物與健康產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將本土創新藥物優先納入醫保目錄,擴大對本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開放力度。(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商局)
2.完善財稅價格政策。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醫藥企業,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其用水、用電、用氣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政策。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免予征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減半征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和取消對健康服務機構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
3.完善用地保障。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建設和完善健康服務業配套設施。支持在符合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等興辦醫療機構,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營利性醫療機構應當采取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經衛生主管部門認定的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應。(責任單位:市國土規劃局、市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
4.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企業到境內外交易所上市融資,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充分利用社會投資,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以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模式參與健康服務業項目建設。依托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健康服務資源產權交易平臺,促進并購重組和行業優化發展。創新健康服務業利用外資方式,有效利用境外直接投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國際商業貸款。(責任單位:市金融工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市、區兩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信息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互通共享。積極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大力發展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咨詢、交流互動等健康服務。探索發展公開透明、規范運作、平等競爭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電子商務平臺。積極支持本地生產移動互聯網醫療、可穿戴式健康自助設備企業的發展,探索可穿戴式健康數據采集設備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四)完善法規標準與監督監管
1.強化行業監管。支持健康服務企業、質控中心、相關行業協會(學會)等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強化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日常監管,確保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充分提供公益性服務。強化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價格的監管。依法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規范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廣告發布行為和相關信息發布,嚴厲打擊虛假違法廣告。(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2.完善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快建立健康服務業誠信服務制度,建立健全不良執業記錄制度、失信懲戒以及強制退出機制,將健康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誠信經營和執業情況納入統一信用信息平臺,實施健康服務企業誠信“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五)建立健全組織保障體系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把發展健康服務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市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由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牽頭,統籌推進全市健康服務業發展工作。市統計局要加強健康服務業的統計和監測,按照國家統計局健康服務業劃分的統一標準,利用現有統計資料,按年度整理提供與健康服務業有關信息和統計數據。要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按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實施細則,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市統計局等部門)
武漢市人民政府
2016年4月22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天政發〔2012〕97號)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屬及駐市有關單位:為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
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市政發〔2008〕57號)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我市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
定西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定西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定政發[2012]122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省駐定各單位:為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跨越,努力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