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9]1號文件精神促進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9]1號文件精神促進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9]1號文件精神促進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魯發[2009]1號2009年1月30日)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9]1號文件精神促進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魯發[2009]1號 2009年1月30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精神,促進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2008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獲得豐收,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社會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突出貢獻。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我省農業農村工作遇到的困難十分突出,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特別是在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工回流、農產品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保持糧食穩定發展、農業穩定增效、農民較快增收的任務非常艱巨。同時也要看到,中央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戰略部署,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各級必須變挑戰為機遇,在創新中搶抓善抓機遇,堅定信心,增強危機感、責任感、緊迫感,積極應對,迎難而上,扎實工作,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
今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九屆六次全體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積極作為,科學務實,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落實惠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強化農業基礎、轉變發展方式,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保障農村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作出新貢獻。
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千方百計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突出抓好糧食生產。啟動糧食生產千億斤能力建設,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實施小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建立健全糧食生產重點縣利益補償機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等項目資金,重點向糧食生產大縣傾斜,確保糧食生產重點縣得到合理利益補償,確保種糧農民得到合理經濟收益。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力度,擴大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獎補試點。
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引導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特別是“新特優”產品,實施果業振興計劃,加快林果產業集群發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和整體效益。加快黃河三角洲綠色生態農業基地建設。穩定生豬、棉花、油料等產業發展,落實扶持奶業發展政策,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蛋雞養殖場改造。加快山東半島現代漁業經濟區建設,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加快500萬畝標準化魚塘改造工程,推進水產品健康養殖,扶持發展遠洋漁業。
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按照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要求,全面強化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繼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e極發展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促進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規?;洜I。在農產品生產環節,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嚴格產地環境、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的質量檢測;在食品加工流通環節,以強化企業質量安全責任為核心,健全完善質量控制體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在政府監管環節,以健全全程監管體系為重點,加快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和責任追溯制度。倡導健康食品消費,健全完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營銷制度。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良種化、信息化、機械化、精準化和產業化。推進科技資源有效整合,繼續實施農業良種工程、應用技術創新工程、科技特派員示范工程、科技入戶工程等。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大規模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和創業培訓,重點抓好對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科技示范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技術骨干的培訓。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提高人員素質,創新服務機制。
三、拓寬思路強化措施,努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全面落實補貼政策。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完善目標清晰、引導有力、直接到戶、簡便高效的農業補貼制度,完善“財政涉農資金一本通”支付體系,提高補貼撥付效率。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全覆蓋。落實生豬、奶牛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優質后備奶牛飼養補貼政策。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機具類型,通過補貼帶動增產增收效果明顯的新機具、新技術普及應用和農機工業發展。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認真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保護制度,逐步加大對種糧大戶的補貼力度。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擴大工資性、財產性收入比重。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積極發展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生物質產業等農業延伸產業,把農業的潛在優勢發揮出來。適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加工業和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服務業。
毫不放松地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堅持就近轉移與外出就業相結合,多渠道安排農村勞動力就業。幫助企業化解困難,努力穩定農民工現有就業崗位。發展勞務經濟,培育勞務品牌,加強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計劃和農村技能提升計劃,搞好輸出地和輸入地協作,加快有序轉移。采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等形式,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政策,搞好創業培訓,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更多農民轉移就業。堅決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六大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構建山東水網;繼續抓好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治淮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加快水庫除險加固、黃河二期標準化堤防和沿海防潮堤建設進度;今年完成膠東調水主體工程和1366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快省市級邊界河道治理工程和重要支流治理步伐。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推進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和小型灌區節水改造,擴大田間末級渠系改造。
加快“水電路氣房”建設。搞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與改造,推進運行機制創新,新增飲水安全人口260萬人。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實現城鄉同網同價。新建和改建通村公路6000公里,改造縣鄉老油路5000公里,健全管理養護機制。加快戶用沼氣建設,新增用戶55萬戶。加快推進太陽能等新能源建設。搞好舊村改造試點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啟動農村安居工程,補貼農民新建住房,幫助困難農民改造危房,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加快農村流通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糧食倉儲設施、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和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發展現代物流。加快“一個網絡、兩個平臺”建設,繼續推進“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建設,全面開展“家電下鄉”活動。加快“農家店”改造和農村日用品連鎖配送經營網絡建設。
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實施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計劃,重點推進農機化創新示范、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和農機作業規?;蠊こ?。扶持農機合作社等新型服務組織發展,完善農用燃油供應保障機制,建立高能耗農機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實施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試點,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花生、棉花、薯類、蔬菜等作物生產及林牧漁業機械化水平。
加快推進生態工程建設。積極發展現代林業,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組織實施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安排專門資金,實行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支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搞好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人工影響天氣工程,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水平。
五、認真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困難,切實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
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抓好農村文化大院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建立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和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定額分別提高到400元、600元(含冬季取暖費每生50元)。改善農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140萬平方米,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學儀器更新工程和“兩熱一暖一改”工程試點工作。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全部納入縣本級財政預算,逐步統一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工資標準。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2009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面完成266所鄉鎮衛生院、13000所村衛生室的更新改造。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輔助制度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60元。
穩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將全省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1000元;積極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農村平均生活水平。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庫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與扶貧開發有機銜接,對農村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擴大貧困村村民互助資金試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決防止搭車收費和其他變相加重農民負擔問題的發生,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將符合法律規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全部發放到戶。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建立土地流轉糾紛調解機制。
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劃定基本農田,設立統一的永久保護標志,并落實到地塊、標注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證書上,各級嚴禁擅自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改變基本農田區位。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開展農村宅基地有償取得和退出試點。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對依法征收的農村集體土地,按照同地同價原則,及時足額給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合理補償,對失地農民辦理社會保障。
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515”程,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幫助龍頭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解決貸款難問題。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愿、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盡快制定《山東省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完善管理,規范運作,促進發展。完善產業化組織體系,健全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特別是鼓勵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流通項目。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集體資源性、經營性資產實行股份制改造試點,發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繼續推進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漁港產權制度改革。依法明確水域和淺海灘涂產權,搞好承包經營權流轉。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林地、林木流轉制度,推進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補償、抵押貸款、政策性森林保險等配套改革。
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獨立考核機制,確保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切實增加“三農”信貸投放。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壯大資金實力,充分發揮為“三農”服務主力軍作用。加快郵政儲蓄銀行改革,引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推廣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農用生產設備、四荒地使用權、林權、漁權和應收賬款、倉單、可轉讓股權、專利權、注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抵(質)押貸款。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范圍,增加險種,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加大對農村金融扶持力度,對涉農貸款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政策。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行事業站所分類改革,力爭3年內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積極開展財政獎補試點,健全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運行機制。按照“先化解,后獎補”的原則,對各地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給予獎勵,確保2010年全面完成化解任務。
七、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把農業農村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大幅度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投入,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業農村的比重,新增地方國債首先保證中央安排我省“三農”項目的資金配套。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的比例,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農業,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支持農業土地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維護建設稅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鄉村建設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整涉農項目配套政策,在對30個欠發達縣取消農業綜合開發、動植物疫病防控配套資金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重點泄洪河道治理等公益型項目補助力度。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增強縣鄉財政對“三農”的支持和保護能力。鼓勵各級設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為整合支農資金、拓展投融資渠道搭建平臺。
加快鎮村規劃編制。對縣域內空間布局統一規劃,加快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小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保留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全面構建以縣城為中心、小城鎮為骨干、中心村和新型農村社區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搞好縣域內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等專題規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開展擴權強鎮試點。選擇部分省級重點中心鎮,依法賦予其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權限。凡國家法律法規和省里賦予縣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原則上都可以下放或委托試點鎮行使。擴大鎮級財權,開展財稅分成試點,提高鎮級留成比例;在中心鎮范圍內收取的規費,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鎮傾斜。支持中心鎮改造舊鎮,建設經濟園區和新型社區;縣市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中心鎮傾斜,撤并村莊后整理復墾的土地,置換為建設用地部分主要用于中心鎮建設。強化中心鎮環境保護、衛生管理、園林綠化、基礎設施管理、城鎮規劃管理等公共服務職能。
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有規劃、有步驟開展村莊合并工作,以中心村為載體,建立新型農村社區。加強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以公共服務、經營性服務、農民互助服務為基本內容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八、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健全完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放松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黨的各項農村政策落到實處。
搞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認真組織市、縣、鄉、村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達到“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要求。突出發展主題,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突出實踐特色,注重實踐、注重應用,認真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突出實際效果,多辦農民迫切需要的實事,真正使群眾感受到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各級黨委要盡職盡責地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建立市縣鄉黨委專題研究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向黨代會和全委會報告基層黨建工作制度、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專項述職制度。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形式,推廣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做法,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重點抓好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選好配好農村帶頭人。按照定職責目標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于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確定村干部基本報酬,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業績考核獎勵制度,逐步解決好村干部養老保障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增強基層黨員干部清正廉潔、遵紀守法的意識,樹立良好形象。
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堅持服務農民、依靠農民,完善農村社會治理機制。進一步加強群眾工作,搞好思想教育、形勢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學習政策、掌握政策、運用政策。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充分發揮村委會、群眾團體、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建設和諧社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農村建設,不斷提升農村治安防控的層次和水平。加強基層防治組織建設,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對中發[2009]1號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省直有關部門要制定實施辦法,該出臺的政策早出臺,該批準的項目早批準,該下達的資金早下達,充分發揮政策效力。健全考核機制,把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耕地保護、農民減負、環境治理、和諧穩定等納入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督促檢查,今年下半年就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及省委的貫徹意見、中央及省委2009年1號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組織開展一次全面督查。
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全省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努力開創我省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為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評論

凰煙未泯

??五一快樂

20分鐘前

相關法律條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2008年12月31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遼委發[2009]1號2009年3月6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實施意見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實施意見(2009年2月10日)200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扎實工作,戰勝了重大自然災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福鼎市| 阜平县| 将乐县| 荔波县| 鸡东县| 四平市| 定远县| 宽城| 班玛县| 沛县| 施甸县| 当雄县| 奈曼旗| 谢通门县| 乌兰浩特市| 鲁山县| 永济市| 明星| 抚松县| 陕西省| 云和县| 万荣县| 和田县| 郧西县| 三河市| 湘阴县| 巴林左旗| 栾城县| 乌鲁木齐县| 浠水县| 土默特左旗| 长垣县| 东乡| 若羌县| 金塔县| 定结县| 珲春市| 南昌县| 南雄市| 福鼎市|